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亚历山大·帕帕蒂亚曼迪斯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群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近代希腊   女性形象   社会状况  
描述: 的文学创作,能从中体会到他写作风格的转变及思想的成熟。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希腊风貌,反映了近代希腊人民的生活及思想,能让读者从文学的角度看到一个近代希腊。
《南方周末》(1996-2016)计划生育报道的研究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方周末》   女性话语   计划生育报道  
描述: 我国计划生育“一胎化”政策在实行三十多年后经历重大调整,从严格控制人口向鼓励生育转变。媒体关于“计划生育”的报道也随之转变。然而,无论是政策调整还是报道的主流话语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而较为忽视家庭和女性受益的出发点。计划生育在必要的国家话语基础上还应该是家庭计划和个人计划。家庭计划是家庭出于自身利益而作出生育计划、夫妇或个人根据自己的生育意愿安排自己生育子女数量和间隔。其出发点是家庭利益,决策者是夫妇或者个人。更进一步地,计划生育与女性权益密切相关。女性是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媒体应注重女性的声音和话语权,
沈从文与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小说中的生态女性意识之比较
作者: 王一茗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小说   生态女性意识  
描述: 沈从文和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却在乡土小说创作方面有着共通之处。本文从生态女性视角运用文本细读、文献比较等方法来探究两位作家小说中的生态女性意识,比较分析小说中关于自然和女性写作的异同点。绪论主要从沈从文生态写作的国内研究现状和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两方面来分析两位作家的研究情况,从生态女性主义视域挖掘两者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沈从文和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相似的田园成长环境和写作背景来探究他们的小说创作。从自然和女性的小说主题来分析他们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丽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   女性主义  
描述: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掀起了收视狂潮,制造了一个个相关的商业奇迹,标志着新一轮的“韩流”来袭,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媒体再现理论,对该剧中的女主角形象进行了解读。随着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发展,相对于较早时期,媒体文本中对女性的刻画已经逐渐改变了,也就是说,从刻板的女性形象发展到了更加独立的职业女性形象。通过对《来自星星的你》文本的细致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女主角有时被描绘得独立、果断并有着职业精神,同时在浪漫关系中抱有服从男主角的传统观点
老舍笔下女性形象的原形解读
作者: 王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原型   老舍  
描述: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画廊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家对她们投以热切的关注,她们的命运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可悲可怜的祥林嫂。……
“弱女子”还是“女汉子”:青年男性择偶观念变迁探究
作者: 王聪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迁   择偶偏好   女汉子   青年男性  
描述: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经济、法律和制度层面不断发生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发生着激烈的变迁。随着“女汉子”群体的出现,传统女性形象经历着彻底的颠覆和解构。在这个竞争激烈、职业不稳定成常态的风险社会,当前青年男性婚恋观总体上已走出传统,但却未完全走进现代,他们对传统和现代婚恋观并不是绝对地拒斥和接受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多重拒斥与接收,本研究从青年男性择偶偏好变迁出发,详细介绍了女性身份、角色、社会性别的概念和变化,阐述了青年男性择偶偏好变迁现状及其背后的社会性因素,并将婚恋家庭领域的一系
老舍笔下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作者: 王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原型   老舍  
描述: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画廊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家对她们投以热切的关注,她们的命运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可悲可怜的祥林嫂。……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多面向透析
作者: 王芳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特题材   爱情主题   女性形象   社会主义建设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描述: 本论文主要以对“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本分析为切入点,力图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多面向上加以分析。除“引言”、“结语”外,全文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以“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开篇之作——《内蒙人民的胜利》为例,分析该电影的成型前后以及艺术上的造诣。在历史背景分析中尽力还原其历史真实,交代其在何种政治历史境况下成型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在对影片具体的文本分析方面,笔者主要从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作为首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完成的开拓性意义。第二章重点分析以《神秘的旅伴》和《山间铃响马帮来》为代表
从《风中一瞬》探析布林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王倩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中一瞬》   安德烈·布林克   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自然   种族   女性  
描述: 作为当代南非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安德烈·布林克以勇敢的反抗精神、丰富的叙事技巧和巨大的文学成就享誉世界文坛。《风中一瞬》,作为布林克的早期成名作,展现了一名白人男性作家独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小说中,布林克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为背景,将自己毕生关注的“爱情、生存、种族”这三大主题与南非社会突显的三重关系“男性与女性、白人与黑人、人类与自然”交织在一起。小说所描绘的白人女性伊丽莎白与黑奴亚当之间的跨种族爱情,是对种族隔离现实的一种伊甸园式超越与反抗。本文依托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福柯的
普契尼歌剧中悲剧色彩女高音的音乐风格及形象塑造——以《人们叫我咪咪》和《挂满了柔软幕帐》为例
作者: 王双双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风格   悲剧色彩   形象塑造   咪咪   曼侬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在创作歌剧时更注重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与真实色彩,擅长刻画社会小人物的命运与爱情,毫不隐晦的讽刺社会不平等的阶级现象与真实现状。歌剧的脚本是普契尼非常注重的,戏剧第一一直是他歌剧创作遵循的一项原则,他要求剧本作者可以为他写出让世界都为之感动的剧本。普契尼也一直遵循着意大利的歌剧传统本色,十分注重歌剧中人声的地位与影响,他勇敢的打破了宣叙调与咏叹调死板的分界线,巧妙地将朗诵融入到咏叹调中,更加深入地刻画了角色的
< 1 2 3 ... 25 26 27 ... 75 76 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