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玉】搜索到相关结果 49 条
-
西方文学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
作者:
王玉珏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西方文学创作领域里,不同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在西方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男女两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便推动人类精神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实现两性的平等。
-
《呼啸山庄》中伊莎蓓拉形象的重要意义
-
作者:
杨柏艳
王玉文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行为叙述者
叙述视角
家庭暴力
-
描述:
在《呼啸山庄》的读者和评论家眼中,伊莎蓓拉一直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形象,对她的既往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作者艾米莉对这一形象的塑造颇含深意:她赋予伊莎蓓拉行为叙述者的身份,给予她言说的机会,让她澄清事实真相,戳穿希克厉颇含心计的谎言;作为由愚钝走向成熟、敢于挑战男权的女性形象,伊莎蓓拉凭借微弱的一己之力,让我们从宝贵的女性叙述视角,窥探到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内幕——其中包括不幸的婚姻、男权的滥用和家庭暴力屡见不鲜等现象。
-
水性·诗性·神性·人性:文学史视野中曹文轩小说之女性诗学
-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学
诗性
女性经验
曹文轩
人性
女性意识
神性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水性
-
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切入作家人物塑造、性格刻画、审美意识、思想观念的重要视点之一,我们阐释了安娜,也就理解了托尔斯泰和托尔斯泰的那个时代;阅读了林黛玉,也就体会出了曹雪芹和曹雪芹的超前之处。在同样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的当代作家中,曹文轩从"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高度,写出了男性儿童与少年的理想人格和成长哲学。"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当然不仅指男性性格,也包括女性性格。曹文轩笔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家什么样的女性诗学?他所刻画的女性性格是否可以作为塑造民族女性性格的某种典范
-
《接骨师之女》中的另类“疯女人”
-
作者:
王玉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失语和反失语
《接骨师之女》
-
描述:
《接骨师之女》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名作,描写了旧中国女性宝姨短暂一生中的悲惨经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宝姨的经历,探讨她的思想和行为,意在为她正名:她不是众人口中的疯女人,而是为女儿焦虑的母亲;她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以失语而反失语,是敢于反抗男性权威的奇女子。
-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心中的理想女性
-
作者:
王玉婷
来源:
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海明威作品
20世纪
理想女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
爱情故事
女性形象
武器
-
描述:
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表人,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是很少被评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海明威作品中女性从未成为主人公。1929年海明威出版了他“最黑暗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爱情故事。凯瑟琳一位在意大利工作的英国护士,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美国中尉亨利,俩人很快坠入爱河,之后又从战场上逃离,最后凯瑟琳死于难产。故事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详述了海明威 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一、凯瑟琳形象分析 一战期间,海明威因伤被送往米兰的医院。在医院里海明威
-
俄罗斯社会新女性: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将军和他的部队》
-
作者:
王玉美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自主
女性主体意识
开明自信
-
描述:
《将军和他的部队》是俄罗斯作家格·弗拉基莫夫写于1996年的关于二战题材的长篇小说。新的俄罗斯社会现实给作家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因素,作品中出现了具有主体意识的新型女性形象。
-
试析《我的前公爵夫人》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越
王玉杰
来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女症
<我的前公爵夫人>
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
女性原型
-
描述:
通过对罗伯特·勃朗宁的著名戏剧独白诗<我的前公爵夫人>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批评分析,旨在阐明这两个女性形象实际上所隐含的从早期文学传统,厌女症和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继承下来的两个女性原型.
-
中国理想女性之美:从中、越《金云翘传》比较中看民族审美的差异
-
作者:
王玉玲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审美
理想女性
才女
名实
-
描述:
中国小说《金云翘传》在越南也有同名仿作 ,二者尽管情节一致 ,但风格迥异。以往的比较研究一般着眼于文学手法 ,本文则以翠翘这一女性形象为切入点 ,分析两民族的审美差异及其深层原因 :文学传统、社会现实、道德文化等。中、越翠翘同是“才女” ,但重点不同。中国偏“才” ,越南偏“女” ,原因是中国“才人”的形象掩盖了“女子”的特点 ;中国的翠翘身上也体现了明清时期“情”、“德”、“欲”相融的社会因素和中华民族“名实”并重的双重性格。
-
女性既定角色的艰难超越:读毕飞宇《青衣》
-
作者:
王玉玺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嫦娥
他者
世俗
女性
-
描述:
嫦娥奔月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异数。现在看来,嫦娥这个千百年来受人诟病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做是女性背弃世俗追求自主独立的特例。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中的筱燕秋自比嫦娥,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却难逃所处时代、男性欲望、世俗生活对她的羁绊与限定,这就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
简·奥斯丁小说中的灰姑娘模式
-
作者:
王玉景
来源:
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灰姑娘
原型
奥斯丁
-
描述:
"灰姑娘"故事作为文学中的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已内化为作家创作的一种潜意识,这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六部作品的情节结构,来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旨在阐释作家潜意识中的"灰姑娘"心理及其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