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俄语学习】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鲁迅和契诃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范雪芬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鲁迅
契诃夫
话语权
女性
-
描述:
鲁迅和契诃夫的女性观不同,因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不同的。本文以鲁迅和契诃夫在不同女性观引领下塑造的不同女性形象为例,分析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丧失,进一步认识鲁迅和契诃夫的女性观。鲁迅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国民内心深处的劣根性,批判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对女性的压制;契诃夫通过女性形象反映了19世纪社会运动思潮的变化,批判了践踏女性的社会现象和黑暗制度。
-
爱情童话的现实解构:浅析《无望的逃离》中待价而沽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靓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无望的逃离
爱情
-
描述:
波利亚科夫的长篇怪诞现实主义小说《无望的逃离》浓缩了俄罗斯一个特定历史时段下的人生百态。本文简要剖析其中待价而沽的女性形象——奥列霞,阐述作者借对比叙事手法所进行的对爱情童话的现实解构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
不同的抉择 相同的毁灭:安娜与小福子形象对比
-
作者:
冯光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安娜
小福子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作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以独特的视角映射出社会制度的制约和规范。安娜和小福子分别是契诃夫《脖子上的安娜》和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女性形象,她们虽处不同时空,却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同的人生抉择和同样走向毁灭的结局——精神的或是肉体的。社会底层的贫苦女性受到社会制度的严重制约和压迫,她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生活。
-
《大雷雨》中鸟的意象
-
作者:
王英丽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捷琳娜
自由
鸟
-
描述:
卡捷琳娜是一位纯真刚烈的女性,富有幻想力。她无论做什么都受自然本性吸引,是原生态的俄罗斯女性形象,她的身上弥漫着俄国固有的自然力。她的整个一生如同演绎着一只来自大自然的小鸟的生命历程:少女时代自由自在,嫁出后被关进笼中,最后为求得解脱自取灭亡。卡捷琳娜一直受天性的左右,从未有预先策略的安排,就连自杀也几乎是突发奇想,只是念头想到家,就联想到坟墓,便决定自杀,以求灵魂回归自然。本文通过鸟的视角,透视卡捷琳娜的精神本质。
-
俄罗斯社会新女性: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将军和他的部队》
-
作者:
王玉美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自主
女性主体意识
开明自信
-
描述:
《将军和他的部队》是俄罗斯作家格·弗拉基莫夫写于1996年的关于二战题材的长篇小说。新的俄罗斯社会现实给作家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因素,作品中出现了具有主体意识的新型女性形象。
-
坚守与背弃:读《叶甫盖尼·奥涅金》及《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
作者:
原昱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坚守与背弃
塔吉娅娜·拉林娜
爱情
-
描述:
普希金的叙事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吉娅娜·拉林娜和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同为俄罗斯文学史上两个动人的女性形象,让一批又一批读者为之倾倒。她们的出身、经历与结局是那么的不同却又那么相似,在感情的抉择中,她们都有所坚守,又有所背弃。
-
女性主义文学视野下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
作者:
杨岚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双性同体
美狄亚
-
描述:
俄罗斯当代著名女性作家乌利茨卡娅在其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塑造了美狄亚——一个具有完美的双性同体气质的女性形象。美狄亚身上既蕴含着女性博大的母爱特征,她又在时代的潮流中如男性般坚韧地坚守了传统和自己的精神领地。可以说,乌利茨卡娅正是通过这个形象传达出自己理想的女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