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研究(1921--1949)
作者: 赵小波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妇女观  
描述: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是指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妇女问题的实践过程;第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还指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解决中国妇女问题进程中形成的新理论和新经验。因此,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具体实践又包括了在实践基础上
从珍妮隐约的经济地位看其模糊的独立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张彩波   来源: 黄海学术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茶点   赫斯顿   模糊   经济地位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珍妮   女性自我意识   经济基础  
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20世纪著名黑人女性小说家佐拉·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在21世纪的今天仍是拥有广大读者群的经典之作。赫斯顿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为弗罗里达州的文化旅游的核心项目之一。《他们眼望上苍》小说的电影戏剧版本在美国引起巨大的轰动,这也充分说明其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小说女主人公珍妮成为黑人女性的重要代表。
20世纪初香港华文报纸上翻译小说中的女性——以《唯一趣报有所谓》(1905—1906)所刊载的《七王会》为例
作者: 李波   杨岱若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唯一趣报有所谓》   《七王会》   改写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初,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过程中,译者(特别是男性译者)会怎样传达原文中的女性形象呢?本文以20世纪初在香港《唯一趣报有所谓》上所刊登的翻译小说《七王会》为例,描述女性形象如何被操纵和改写。这种操纵与改写突出表现为女性“被失业”、“被收声”、“被宠召”以及“被隐姓埋名”等。本文将结合20世纪初期的香港人口性别构成、教育背景与就业分布等因素,揭示并解释西方女性形象在翻译中被操纵和改写的社会动因。
试论女性文学的价值
作者: 马洪波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历程   价值   女性文学   历史背景  
描述: 女性文学是在女性被"误读"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即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女人是"原罪"、女人是社会的"失语者"。女性作家通过对自我精神需求的挖掘,用感同身受的体验,创作出了女性文学,其价值最突出地体现在:还原了女性本真面目,赋予女性话语权力,使女性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获得了社会肯定,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女性阅读视角。
新时期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的对策研究
作者: 姜波   耿春明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对策   困境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传入中国,就在中国这片深厚的沃土中扎根发芽,逐渐取得了应用的话语权,无论女性文学创作亦或文学批评,都呈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然而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文学批评传播发展的语境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也遭到了社会的误解与非议,如何摆脱困境,采取对策,使我国女性文学创作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默市》的象征意义
作者: 李守波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默市》   津岛佑子   象征意义  
描述: 作为日本战后文坛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津岛佑子在《默市》一文中用象征的手法,借六义园的存在表达隐藏在喧闹都市里事物的灰色存在感。并在质疑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家庭结构的同时,肯定现代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论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刻板化女性形象
作者: 程波英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刻板化形象   规训   霸权   父权意识形态  
描述: 电影作为当今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成为文化研究的对象。本文探究的是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刻板化女性形象问题。借助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本文论证了影片中的刻板化女性形象是根据父权意识形态来再现的。通过分析影片中女性规训的身体、压迫性的话语以及被限制的生活,反映了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尽管可以选择踏上职业道路,她们的一言一行还是被套在父权社会所建立的行为规则内,其形象还是要接受父权社会霸权意识形态的驯服和建构。根据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文中主要指文化霸权),在女性题材作品领域里,父系社会的男性通过控制媒介舆论、教育等文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形象探微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内心   伊豆   日本文学   爱情   日本传统文化   社会下层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描述: 一、《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形象概述——以薰子为例《伊豆的舞女》作为日本文学当中具有很强影响力的重要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十分成功的形象。结合川端康成日后的著作当中对女性形象把握的总体趋势,本文选取女主人公薰子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薰子是本书的女主人公,是一名年仅14岁的日本艺伎。作为日本社会下层的艺伎,薰子饱尝了生活的
解读《红楼梦》三章
作者: 刘晓波   来源: 草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红楼梦   内心   悲剧人物   尤三姐   解读   环境   尤二姐   曹雪芹   女性形象  
描述: 晓风残月何似剑——解读《红楼梦》人物之尤三姐晓风、残月,自是极至的人间美景,然而,在曹雪芹的笔下竟是另一番境界和寓意。一个人的处境即使有与生俱来的优越和保障,生命最终也会随风而逝,普通人的命运哪一个又不是晓风残月般的脆弱?至于意志中如"剑"的追求和愿望又该抱以怎样的期待呢?对于尤三姐这个悲剧人物,古往今来赢得敬重,因为她的死,刚烈而果绝。应该说尤三姐的死,不是因由情感,而是因由环境,这恰恰使尤三姐不同于一般女性形象。
高等教育研究发展态势:作者之变 研究之变?:基于2001~2010年《高等教育研究》载文的研究
作者: 刘志波   孔垂谦   来源: 煤炭高等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描述: 以《高等教育研究》的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产作者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缘结构、作者的关系结构、职称结构、单位结构、管理人员结构、基金结构、研究方向所属学科结构10个变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0年来的高等教育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研究梯队合理发展,研究中心带动全国的发展,研究体现了多样性,社会认可度提高并受到国家的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女性研究者将成为更重要的研究力量,跨学科研究将会进一步发展,合作研究必会加强,国际认可度会进一步提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