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作者: 杨本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体身份   男权秩序   女性话语权   女性主义思想  
描述: 本课题是关于林芙美子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在日本近代史上,从明治末期到二战结束这半个世纪的时间既是东西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也是日本“近代自我”逐渐得以确立的时期。在这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日本近代女性的自我觉醒尤其值得关注,她们僭越了性别秩序的规训、挣脱了男权束缚的枷锁、实现了对自我主体身份的认知。作为一位具有鲜明性别意识和特殊人生际遇的作家,林芙美子不可能忽略对这一宏大历史图景的检视,她的作品从诗人的自我找寻、都市女工的言说、战争未亡人的哀歌、女性形象之谱系四个角度对女性的身份进行了严肃而又深刻的探
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
作者: 杨佩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契诃夫   凌叔华   比较研究   短篇小说  
描述: 凌叔华是中国“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之一,其客观冷静的心理写实小说让研究者想起了新西兰籍的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曼斯菲尔德的创作稍早于凌叔华,无论是其人还是其文都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故有研究者认为凌叔华是受到了曼斯菲尔德的影响,因此曾被徐志摩等人称为“中国的曼殊斐儿”。此外两位女作家都热爱俄罗斯短篇小说家契诃夫,都和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代表人物伍尔夫有书信交往,也受到印象派画法的影响,所以两人不管是在选材上、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特征方面都显示出诸多相似点,但尽管如此,两人的创作还是受到出生环境、时
阶级、性别与性相:狄更斯《小杜丽》中的女性形象与家庭迷思
作者: 杨瑞樱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狄更斯与达尔文   权力与论述   狄更斯   维多利亚时期家庭观   维多利亚时期之孩童形象   性相与食欲   小杜丽   男性书写   家庭迷思   狄更斯之恋童僻   女性典型   阴性书写   自慰书写   乱伦  
描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英國文壇巨擘狄更斯較不為人熟稔之作品《小杜麗》中,女性形象與父權主義所建構出來之家庭迷思的個別呈現與社會面象。研究資料除了小說文本外,亦援引二十世紀文化批評家關於權力輿紀律之論述,以及維多利亞時期當代對於性別(gender)與性相(sexuality) 之辯論與型塑,特別是引起軒然大波之所謂「女性的問題」(The Woman Question)。「女性問題」乃議及女性的本質、生理結構,以及相對於男性,女性在逐漸核心化的小家庭及益驅工業資本化社會中應當扮演的角色。 藉由將狄更斯「還原」至其
当代女性追求外在美行为之拼贴艺术创作
作者: 杨淳闵   来源: 岭东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拼贴   镜像阶段   追求外在美   女性主义  
描述: 过去到当代的女性都为着美而烦恼,女性们为了美麗不惜忍受身心上的煎熬,这些美貌的迷思如同梦魇般一直伴随着女性,当代女性认为:『藉身体,做自己』这样的自由空间,看似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其实父权的压制是背後最大的阴谋论,追根究底女性在追求外表行为借此得到信心、获得男人的凝视与别人的赞赏,再加上媒体不断地塑造女性形象,女性的美变得标准化,认为「瘦就是美」和「年轻就是美」等的现象,更灌输『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的观念,纷纷说服女性加入追美的行为行列里。笔者从中探讨瘦身及整型这两个行为,进而作为创作依据。本创作
唐代舞蹈诗研究
作者: 杨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价值意义   历史渊源   文化内涵   艺术特征   唐代舞蹈诗  
描述: 唐代舞蹈诗指唐代诗歌中对舞蹈、舞人、舞境作相关描写的诗歌以及流行于唐代并以诗歌形式被保存下来的舞曲歌辞,因此可以将其分为咏舞诗、舞曲歌辞、咏舞姬诗及涉及舞蹈情境的诗歌四类。在对唐代舞蹈诗的研究中,整体创作特征的分析、诗歌的分类研究以及诗歌作者的研究都是必要的。本论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在归纳评论、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唐代舞蹈诗的整体研究包括历史渊源、创作背景、创作概况、文化内涵及艺术成就五个方面。第一章追溯了唐代舞蹈文化及舞蹈诗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舞蹈及
女王的双重身体:“国王二体”论与《仙后》中的伊丽莎白一世形象
作者: 杨新华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王形象   “国王二体”论   雌雄同体   《仙后》   政治身体   自然身体  
描述: 伊丽莎白一世在斯宾塞的《仙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该诗的“象征中心”。诗中的众多女主人公如乌娜、贝尔福柏和美狄娜等,都象征性地代表着这位英格兰女王的某些方面。斯宾塞在影射女王时明显借助了“国王二体”论。“国王二体”论认为国王拥有双重身体:自然身体和政治身体。国王的自然身体指的是他的肉体凡胎,受制于变化和死亡。而他的政治身体常与王权或整个王国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无形的,永恒的和完美的超体。作为对女性君主与专制王权间“错配”的一种辩护,“国王二体”论在对伊丽莎白一世形象的官方呈现中曾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认为“国
女大学生在新浪微博中的自我呈现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作者: 杨雅惠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印象   自我呈现   微博   女大学生  
描述: 本文是一篇关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论文,着重探讨女大学生在微博中自我呈现的形象。本文主要运用自我呈现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等,采用人文主义取向的质化分析方法,辅以量化分析,将研究对象限制在成都女大学生群体,以此为例研究其在微博中自我呈现的形象。传统媒体中女大学生形象总是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刻板印象,媒体为了迎合消费社会的欲望和利益追求,在报道中将女大学生肤浅化、异样化。微博的出现,为女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呈现的平台,能够以传者身份在网络平台中建构自己的生活,被赋予了一种身体力行去表现女性主题的权力和能力。本研究思
“和”视阈下的铁凝女性小说
作者: 杨晓宇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和”思想   女性形象   铁凝  
描述: 铁凝是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其人生经历和政治身份都很特殊。家庭出身和童年经验影响着她的创作,农村生活的特殊经历赋予她洞察生活的独特视角,所以,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姿,富含生命意蕴和哲理。同时,独特的政治身份也让铁凝对人性的思考更加透彻、深刻。铁凝25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7岁成为作协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理事,39岁担任作协副主席,49岁当选作协主席,这些经历都给了她洞悉世界的双重视角:城里的、乡下的;男人的、女人的。所以她能不断变换角度去思考历史与现状,对女性意识进行反思。铁凝是一位女性作家,却能跳出性别
谌容新时期小说社会症候书写
作者: 杨梅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社会症候   社会效应   谌容   审美局限  
描述: 谌容是新时期文坛上以书写社会问题为己任的现实主义作家,自1980年成名作《人到中年》问世,十余年间笔耕不辍,以女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关注人生百态,创作了一系列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的社会问题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容小觑的一席之地。然而就目前学界对谌容作品的研究成果来看,除了1984年出版的《谌容研究专集》外,通行的文学史教材往往把她归到人道主义话题或者夹杂在女作家中稍作提及。对谌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杂志刊载的评论性文章上,专门从社会问题角度研究谌容创作的文章并不多,且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无疑给谌容研究留
浅析库切小说《青春》中对二元对立的解构
作者: 盛杨燕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   解构主义   殖民话语   二元对立   重建  
描述: J.M.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自传体小说《青春》从后殖民解构主义的角度对二元对立项予以颠覆和解构,塑造了有别于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男性/女性、白人/黑人、西方/东方新形象。《青春》作为非传统的自传体小说,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的研究主要从后殖民理论中的他者和文化身份认同理论、叙事学理论、话语理论和性别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叙事主题和叙述技巧,本文运用后殖民解构主义的理论解读《青春》,从作者对男性/女性、白人/黑人、西方/东方三对二元对立的解构出发探讨作品所包含
< 1 2 3 ... 7 8 9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