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
作者: 杨丽丽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权威   解放区文学   叙事   视角   女性   性别  
描述: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解放区文学的热潮,但是关于解放区文学中女性叙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试图探讨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的研究现状、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的模式与特点、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呈现出的性别视角对叙事的影响、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呈现出的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更好地了解解放区文学女性叙事的规律,及影响女性叙事特点的因素,可以更深入地领会这一特定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的生存处境、性别关系。由于叙事者通常采用四种固有的叙事模式,这也就使得解放区文学中女性的形象单一而又呆板。
北朝女俑研究
作者: 杨赛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俑   北朝   女性地位  
描述: 北朝女俑是北朝随葬俑群中引人注目的一类,本文以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女俑为研究对象,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区、分期研究,以揭示北朝女俑的时代特点和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北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风气进行初步的探讨。根据北朝时期出土女俑墓葬分布的集中情况和文化面貌的地区性差异,本文把北朝女俑分为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区域。北部地区以平城为中心,女俑较多受到鲜卑民族文化的影响,制作较粗糙,女俑形象表现出浓重的胡气;东部地区以洛阳-邺城-晋阳为中心,女俑主要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制作细腻,造型工致,比例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杨皓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困境   出路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是战后活跃在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2007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妇女的人生探索及其命运主题始终是莱辛关注的焦点。几乎莱辛的所有小说都以女性为主人公,表现出其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通过莱辛的《金色笔记》来探讨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以安娜为代表的自由女性形象,以犀利的笔锋揭示了女性在现代工业社会和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及其尴尬的边缘失语状态,该书被后来的女性主义者奉为必读的“圣经”
《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女权主义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作者: 杨莹莹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女权主义   《飘》   斯嘉丽  
描述: 玛格丽特米切尔是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她的一生中只有一部作品----《飘》,并享誉中外,奠定了米切尔举足轻重的文学地位。作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创作了这部以女性主义题材为主的小说《飘》。通过描述斯嘉丽对于爱情,金钱,事业,两性平等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人生境遇的变化导致其思想意识转变的描述可知女权主义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内战的大背景之下,斯嘉丽在对待战前的婚姻选择,战中对南方道德的反抗,战后对旧道德的抛弃以及对爱情和婚姻主宰的一系列举动都体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女性魅力,充分体现了
中国左翼电影研究
作者: 杨菊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   左翼电影   美学原则   文化领导权  
描述: 左翼电影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为了适应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新发展的需要而发起并领导的电影运动,拍摄了一大批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影片,它于1932年绚丽亮相,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退出历史舞台。左翼电影是诸多政治、文化力量的历史合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内涵、形态以及鲜明的美学原则。本文围绕左翼电影的发生、发展、类型特色、核心价值观、人物形象、艺术表现以及左翼电影与其他电影文化力量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共产党人是如何通过左翼电影建构一种新的电影美学原则,同时也取得
金基德电影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杨舒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基德   电影观   女性观   主题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入手,研究韩国导演金基德影片所体现的女性观及电影观。除引言、结语外,主体分三章九节进行论述。 第一章:按照金基德惯常的对生物性的关注,以及生物性与女性身份的关系,大体区分了金基德影片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皆带有或浓或淡的“性”意味,但仍可细分为妓女、妖女、圣女、无身份女性四类,这四类女性只是电影里的一个符号:“镜”与妓女、“恨”与妖女、救赎与圣女、原始无身份的女性……她们每一个的背后都隐藏着导演独特的电影学、文化学观念。对于第一类女性,金基德从“镜”式思维出发,采用“置换”的方式,设置了
超越与规避:严歌苓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杨梅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   女性意识   规避   传统回归  
描述: 作为一位女性书写者,严歌苓对女性意识的书写是其创作致力的方向。本文从整体上把握、梳理严歌苓创作中呈现的鲜明而独特的女性意识,厘定其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流变过程:早期,批判忽略男女生理差异的伪平等,发出对雌性回归的呼唤,以女性的感悟和敏锐洞悉了“花木兰”似的女性生存困境;中期,渴望重拾女性身份的“木棉女性”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艰难地追寻和挣扎;后期延续至今的创作,则极力歌咏“地母女性”——古老的东方母性。笔者进一步探究女性意识渐次清晰和流变背后,严歌苓深层的文化思考。纵观其创作,严歌苓笔下女性群体形象的改变
清代女性作家戏曲:《繁华梦》、《乔影》、《梨花梦》「拟男」题材之性别意识反思
作者: 杨心懿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梨花梦   乔影   拟男   女性意识   繁华梦  
描述: 清代繁盛的女性創作中,戲曲因其虛擬性、表演性與人物塑造所展現的心理層次,成為最貼近女性的真實自我,筆者以同是清代女作家「擬男」劇作的王筠《繁華夢》、吳藻《喬影》與何佩珠《梨花夢》為研究對象,意圖透過女作家因情而展現於戲劇創作中的自我意識與昇華,抽絲剝繭出女作家藉由「擬男」這樣一個扮裝的手段,折射出當時女性性別意識的進步與侷限意義。本文以「總論-分論-分論-總論」的層次開展出論文主題與深化探討,分就「性別意識」、「擬男背景」、「文本分析」與「性別意識的昇華」四個面向梳理出本論文的研究脈絡。「性別意識」由「性
中国女性新闻杂志运作模式研究:以《女友LOOK》为研究案例
作者: 杨娜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友LOOK》   中国女性新闻杂志   运作模式  
描述: 在漫长的历史上,由于两性分工的不同,男性成了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则作为“第二性”被限制在家庭的狭小范围中。因此,虽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是以“中性”的面目出现的,但实质上却是被男性统治着,女性的形象和生存经验一直处于被忽略、被遮盖和被扭曲的状态。近现代以来,伴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及经济的发展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参与社会事务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融入社会主流群体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而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反映社会现实的新闻资讯,可以说,新闻杂志的女性受众已经形成,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
作者: 杨哲梅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华裔女性形象   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勇士新形象   失语  
描述: 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被认为是在欧洲、北美、 澳洲三地拥有读者最多、入选文集及教材最多的当代美国作家。她 的三部获奖小说《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1976)、 《中国男 人》(China Men,1980)和《孙行者》(Tripmaster Monkey,1987) 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这三部垂范之作,为一代美国亚裔作家 开拓了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而作为汤亭亭开山之作及成名作的《女 勇士》更是被克林顿赞誉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不仅标志着
< 1 2 3 ... 10 11 12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