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中的漂泊人生―评王安忆小说《富萍》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晓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泊人生   城市底层   隐忍坚韧   女性形象  
描述: 《富萍》以上海作为人物生活的场景,反映的是上海底层社会一群保姆的生活画卷,小说同样以王安忆擅长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主角,以扬州乡下女孩富萍凭借自身努力留在大城市上海生活的经历为主线,摹画出一个个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为留在城市而经受住种种漂泊生活的磨砺与艰辛的女性形象,是王安忆对城市女性“韧”的生活的又一首赞歌。
泪水中的温情
作者: 李晓倩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泪水   纯化   异化  
描述: 《碧奴》是苏童描写女性的一大力作,作者用唯美的文字、忧伤的笔触、独特的才情向读者展现出一幅美丽而又曲折的寻夫画卷,谱写了一曲爱情、人性的赞歌。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碧奴这个充满张力的善与真的女性形象的赞美,碧奴的千里寻夫之路实际也就是践行人性和人道主义之路。本文拟从碧奴对生存的抗争和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出发,探求这部作品中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解读《牧师的黑面纱》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
作者: 李晓琳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罪   偏听偏信   忠贞不渝  
描述: <牧师的黑面纱>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短篇小说.牧师胡珀的未婚妻伊丽莎白是小说中唯一重要女性角色,虽出现不多,但对主题的体现起了显著的作用.本论文解读的是<牧师的黑面纱>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据分析她是一个偏听偏信而又忠贞不渝的女性形象,同时是小说中原罪的宗教形象的代表,通过对她的刻画,作者展现了小说的主题,并且让我们对小说脉络有了客观的把握,对历史社会有了重新的认识.
对妇女理论的文化学思考(给在妇联工作的同行)
作者: 李晓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对妇女理论的文化学思考(给在妇联工作的同行)
《扶桑》的人物表征与东方主义文化对应
作者: 李晓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对应   《扶桑》   东方主义   叙述者   后殖民主义理论   “被看”   文本   人物表   严歌苓   文化帝国主义  
描述: 严歌苓在海外华人作家中颇负盛名,2002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的《扶桑》①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从1996年国内出版以来,不断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以往研究文章中,对作品的阐释注重作者的视界或原创的视界,通常着眼在三个层面:其一,从表层把《扶桑》定位为单纯的移民文学或女性文学,“《扶桑》不仅直面新移民人生,而且有对早年浪迹到美洲大陆华人女人传奇性经历的内心困惑探索,颇富隐寓性。”②其二,从中性层面解读为“跨边界经验的文本”,“在性别、国别、文化的边界之间寻找涵容更多更深的经验感受的叙述领域,我
情感故事中的女性呈现: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晓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感专栏   女性形象   生活消费类报纸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具体的女性形象,在描述现象的同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解读其中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中的女性
论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形象
作者: 李晓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克纳作品   南方历史文化   女性形象   美国南方  
描述: 作为福克纳的女读者,我对他作品中以南联邦妇女,南方淑女,白人母亲,老处女及黑人保姆为代表的南方妇女典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本文旨在立足于南方历史文化的大框架中,研究福克纳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再认识和再创造。在福克纳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女性的两个主题一是妇女,无论贫富,黑白,都遭受着南方父权统治的无情迫害;二是整个种植园思想体系赖以生存的严格的种族、阶级、性别范畴正在尚未从内战失败和重建耻辱中恢复过来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南方迅速瓦解。|As a female reader of William Faul
永井荷风中后期小说的创作特征:以“形影相弔”为中心
作者: 李晓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德烈·纪德   形影相吊   中后期小说   永井荷风  
描述: 永井荷风(1897—1959)作为日本近代耽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永井荷风的创作贯穿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创作题材涉及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可以说是一位能与森鸥外和夏目漱石比肩的文豪。永井荷风从青年时起就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国留学期间自学法语并大量阅读法语原文书籍,深受佐拉和莫泊桑的影响。他的创作前期受到西方自然主义的影响,发表了一系列作品;中后期则受到当时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此同时,永井荷风青年时代流连花街柳巷的浪荡经历和
第二次妇女运动对美国政治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作者: 李晓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妇女运动   妇女组织   性别差异  
描述: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突飞猛进,妇女的独立意识逐步觉醒,第二次妇女运动也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在美国社会大规模爆发。在国家层面,与第一次妇女运动相比,第二次妇女运动的影响力扩大到美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美国妇女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层面上,第二次妇女运动开始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响应,美国妇女运动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比第一次妇女运动,美国第二次妇女运动提出的斗争诉求具备更多的进步性。首先,在斗争方式上,第二次妇女运动开始走向独立自
萧红、迟子建文学创作比较论
作者: 李晓飞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作家   文学比较   文学创作   萧红   女性文学   迟子建  
描述: 内容提要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的核心,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涌现过大批的文学人才,在这个作家群体中,于新时期被批评家作比较最多的两位作家莫过于时隔半个世纪相继从北大荒进入都市的萧红与迟子建,她们同样受北国风光的文化滋养,在选题、文体、风格上有着许多
< 1 2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