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性别与传播:网络媒体中“被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曾长秋   李斌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被看”   网络媒体   女性形象  
描述: 网络的发展并不必然促进社会性别的和谐发展,网络媒体对女性身体的聚焦与凝视,建构了网络中"被看"的女性形象,这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贬损和歪曲。商业利益与传统性别观念,共同助推了这一现象在网络中的生成和发展。网络受众对此所选择的沉默方式,进一步导致网络媒体更加热衷于塑造"被看"的女性形象。运用先进的性别文化将慎独与网络规制结合起来,是在网络上塑造积极女性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
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问题:以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倪斯怡   来源: 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娱乐至上   “被看”   《非诚勿扰》   电视相亲类节目   女性形象  
描述: 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火爆荧屏不仅反映的是80、90后男女思想、交友方面的碰撞,更是当代媒介对女性形象定位后的一种反射。本文以《非诚勿扰》为例,浅析其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并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浮出历史地表”与“被看”
作者: 禹建湘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人领域   女权主义作品   “美女作家”   中国女性作家   “被看”   “个人化写作”   公共领域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当代女性写作  
描述: “浮出历史地表”与“被看”
《扶桑》的人物表征与东方主义文化对应
作者: 李晓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对应   《扶桑》   东方主义   叙述者   后殖民主义理论   “被看”   文本   人物表   严歌苓   文化帝国主义  
描述: 严歌苓在海外华人作家中颇负盛名,2002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的《扶桑》①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从1996年国内出版以来,不断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以往研究文章中,对作品的阐释注重作者的视界或原创的视界,通常着眼在三个层面:其一,从表层把《扶桑》定位为单纯的移民文学或女性文学,“《扶桑》不仅直面新移民人生,而且有对早年浪迹到美洲大陆华人女人传奇性经历的内心困惑探索,颇富隐寓性。”②其二,从中性层面解读为“跨边界经验的文本”,“在性别、国别、文化的边界之间寻找涵容更多更深的经验感受的叙述领域,我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