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晓】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 条
-
模糊语视角下《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解读
-
作者:
李晓艳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苔丝
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作为托马斯·哈代的典型悲剧小说代表作,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小说描绘了苔丝飞蛾扑火般的短暂一生,苔丝作为丧失话语权的女性缩影,也是哈代塑造的经典女性人物典范。本文尝试从模糊语言理论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模糊语形式进行评析,以期为相关外国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
《上海女孩》中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
-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后现代女性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情谊
突围
珍珠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话语霸权
-
描述: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笼罩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被男权话语压制,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性经历的描述中以被动的方式塑造。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以女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叙述母女情谊、姐妹情谊对男权话语霸权的反抗,实现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菲勒斯"(phallus,译为"阳具"),是男权的隐喻符号,他将男性的生理特征转化为社会秩序上的优越性,而利用女性生理上的"缺失"规定男优女劣、男尊女卑,肯定男性的权威,以父权制的正面价值建
-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命运叙事
-
作者:
李晓红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女性命运
历史思考
女性形象
-
描述:
莫言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社会生活、身体表达三方面书写了父权制文化重压下女性的命运遭遇。莫言用长篇小说凸显了女性生命的本能释放,赋予了她们更多的独立权,他以男性化视角,为女性命运叙事发展创造了新思路,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本文从叙事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层面,对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叙事进行探究。
-
从五个离婚的女性看美华新移民小说女性意识的演变
-
作者:
李晓鸥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道德
美华新移民小说
离婚女性
-
描述:
1995年到2010年,美华新移民小说中离婚女性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梦里》、《美国爱情》、《美国情人》到《白日飘行》,女主人公离婚逐渐获得了合理性,可看做新移民女性对男权保守的"进阶突围",但婚姻道德始终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1996年张慈在美国出版的小说《浪迹美国》通过谢思羽反叛婚姻道德的方式消解男权,显示出美华新移民小说中少见的激进女性意识。
-
浅析尤金·奥尼尔心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
李晓颖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戏剧
女性
-
描述:
尤金·奥尼尔用其独到的笔触刻画了他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其女性形象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有着强烈的征服占有欲的欲望女性,而这些女性又不乏母性的温柔、献身精神;另一种是富于幻想、难以承受生活重荷的女性,她们通常是以弱者的形象展示于读者面前。但是奥尼尔的世界观决定了他笔下的女性总是在不断地与命运搏斗,寻求自我。
-
电影镜头中寂然独立的女性身影探究——《天水围的日与夜》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比较分析
-
作者:
李晓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
天水围
许鞍华
女性形象
自我救赎
-
描述:
从电影风格来看,很难将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与香港电影导演许鞍华联系在一起,他们一位是用充满欲望与激情的色彩来描绘电影人生,一位则始终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来书写人生。但阿尔莫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与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都塑造了一位寂然独立的母亲形象——当女性陷入挣扎与绝望的困境中,她们选择的不是等待救赎,而是以傲然不屈的精神进行自我拯救,迎来幸福的曙光。
-
以姐妹情谊解读影片《雪花秘扇》
-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同”
姐妹情谊
女性主义
-
描述:
电影《雪花秘扇》改编自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同名小说,由以细腻刻画女性形象著名的旅美华裔导演王颖执导。影片由两个彼此平行却又有潜在联系的时空组成,分别讲述了发生在晚清和当代的两段女人之间缠绵、凄美、真挚的感情故事。本文通过分析两对主人公之间微妙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她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女同性恋,而是女性间浓郁深邃的姐妹情谊。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分析,为当今人情冷暖的时代提供一种人际关系的全新视角。
-
对于《圣经》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李晓婧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
米利暗
女性形象
夏娃
-
描述:
《圣经》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两极化现象,引发了学者们对其中女性地位和形象的思考。笔者旨在对《圣经》中的两位重要女性—众生之母-夏娃、颇具争议的米利暗进行女性主义解读,还原和放大她们的优点以及她们在圣经中的重要地位。
-
“荡妇”,还是“圣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考察
-
作者:
李晓禺
来源: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圣母”
男权意识
“荡女”
-
描述:
《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论者多以这些女性在爱情、性爱方面表现出来的大胆、主动为依据来论证作者进步的爱情观、性别观。考察这些女性由“荡女”到“圣母”的转变过程不但不能得出如上结论反而确证着作者强烈的男权意识。
-
女权形象的塑造及悲剧命运的多维透视:《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的再解读
-
作者:
李晓郁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虎妞
一个女人
女性世界
男权中心
女性主体意识
性别意识
自主婚姻
《骆驼祥子》
多维透视
男权主义
-
描述:
虎妞是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其鲜活动人的女性形象、泼辣豪爽的个性、浅俗直接的语言以及复杂的人生遭遇一直是读者和研究者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作品中虎妞与社会下层贫苦洋车夫祥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她又是洋车厂老板的女儿,是一个剥削者,这就使得她具有了复杂、特殊的地位和性格。关于虎妞这一形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虎妞与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