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束缚与自由:《慈悲》中的女性幸存
作者: 周权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幸存   精神幸存   《慈悲》   女性自我   莫里森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因其题材的独特和写作手法的创新让西方评论家们交口称赞,在中国也颇受关注。小说《慈悲》(2008)一方面延续了莫里森对非裔民族一以贯之的关注,同时也标志着这位诺奖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又一重大突破:首次将对白人女性与美国土著女性生活的同等关注纳入创作。《慈悲》一经发表,就受到国内外文学评论家与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三年间虽涌现了大量的书评,但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却寥若晨星。这些评论或研究都集中探讨作家对蓄奴制的深刻反思以及在重构美国历史上所做的努力,但莫里森始终关注的“女性幸存”这一母题却遭到冷
On the Male--Female Relationship in Winesburg,Ohio from the Female Perspective
作者: 周倩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城畸人》   双性气质   舍伍德·安德森   两性关系   女性  
描述: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之一。1919年出版的《小城畸人》是其代表作。这本书由25个内在联系的故事组成,它描述了居住在俄亥俄温士堡镇的畸人的生活。有8个故事是直接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的,剩下的故事中的男性主角也总是与女性人物密切相关的。作者描写了许多令人难以忘记的女性畸人,并且他对女性畸人鲜活的描写让读者极为触动。安德森对女性充满了同情心,安德森深刻地阐述了这些女性面对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挫折。安德森关注在男性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他提倡平等的两性关系,这在现代男性作家中是极少的情况。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
当代藏族女性婚姻家庭研究:以若尔盖地区红星乡为例
作者: 周么措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藏族   婚姻   当代   家庭   女性  
描述: 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和基础的婚姻、家庭文化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婚姻、家庭文化的研究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扇窗户,通过对婚姻、家庭的这一基础元素的分析研究,不但能了解人类自身的社会活动、生产活动、价值观念、民风民俗等人类很多的文化现象,而且在学术研究领域内,对女性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草原独特的自然与地理条件决定了牧区生产与文化现象。正如人们所说的“牧区男人是属于外面世界的,他们更多的时候融进了自然,在和大自然进行着抗争。而女人是属于家,她们的身影总定格在家的空间里。”在牧区女性是生产、生活劳动的主要
对荒诞世界的冷峻思考与独特的叙述视角: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新特点
作者: 周权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考   荒诞   新特点   视角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到今年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诺贝尔文学奖像是一颗璀璨的人文明珠,无数人类最伟大最优秀的文学家凭借他们对于人类和对整个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过人的写作技巧捧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他们不朽的足迹。本文的前两部分将着重研究新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的新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作家对于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点并不相同。新世纪前十年的获奖作家是近年来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获奖作家曲折坎坷的成长经历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对他们各不相同的写作风格有着极为重要
当代城市女性的形象构建:以1978年以来的电影为例
作者: 周岩   来源: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电影   形象构建   1978年至今   城市女性  
描述: 通过对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城市现实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女性的自我意识在不断成长,独立意识和注重事业发展成为城市主流女性的重要特点。同时,以隐忍和牺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女性形象依然不断出现,这说明我国社会还存在着长久以来的男性中心话语。主体性构建应当成为以后城市女性形象构建的方向,而独立、平等与宽容、现实则是平衡男性中心话语的沟通原则。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
作者: 周春英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首的乡土小说作家,高举“妇女解放”的大旗,关注妇女命运,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形象,重视她们所受的阶级压迫,很少关注这些女性内心自主反抗意识的萌动。其实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被动的受压迫者,她们也有一些主动的反抗意识和行为。文章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这些意识和行为进行剖析。
男人的女人:解读《雨中的猫》、《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女性视角
作者: 陈周云   陶能为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引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众多"硬汉子"形象的创造者、"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小说家.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子"形象,他以经久不衰的文字魅力极力打造的男性世界深入人心,充分展示了创作的男性视角.而与他所创造的光辉男性形象相比,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则相形见绌,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误解.很多女权主义批评家认为,生活中的海明威是个大男子主义者,对妇女抱有敌意或漠不关心,甚
封建礼教制度下的女性悲歌:鲁迅小说中女性悲剧命运根源探究
作者: 周虹云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鲁迅小说   妇女解放   悲剧根源   女性形象  
描述: 再现鲁迅笔下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子君四位旧中国女性的悲剧命运,以此为基础,对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对旧中国女性的残酷迫害;进而揭示鲁迅对旧中国女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的意义。
武侠电影中女性角色为何沉默
作者: 周萍萍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女性角色   主流电影   外部环境   武侠电影   女性形象   王家卫   男性   影像世界  
描述: 武侠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同时也是体现中国文化的独具特色的平台之一。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男轻女思想文化的传承,武侠电影中的女性角色长期以来不被重视,只能充当花瓶角色。女性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影像世界里都无法充分展现自己平等的权力,长期的外部环境也让影像中的女性角色得不到突破,并且将花瓶使命进行到底。吴宇森如此,王家卫如此,周星驰李安亦如此。在这些男性创作的主流电影中,女性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她们往往是一种物化的符号,本身不具有任何意
沈从文笔下都市贵妇的精神困境
作者: 周琳琳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镜像   妖妇   妖魔化   都市女性  
描述: 沈从文笔下存在着两组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湘西女性和都市女性。沈从文一直致力于揭露都市的虚伪与罪恶,因此都市贵妇也难逃其咎,在他笔下不免陷入了精神困境。借助女性主义理论深层分析,这些都市贵妇作为女性镜像的反面,因破坏了男权社会固有的秩序而引起了男性的不安和恐慌,成了被妖魔化的"恶女"。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