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权主义与大众媒介(文摘)
-
作者:
初
雪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女权主义与大众媒介(文摘)
-
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之思考
-
作者:
郎学初
来源: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弱势群体
第二性
-
描述:
张爱玲以其独具的全新的角度对人性尤其是女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剖析,她为我们探索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形象性的史料,揭示了第二性成为弱势群体陷入困境的原因.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的思考,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女性文化及女性文学拓宽了道路.
-
红尘深处的叹息:浅谈张爱玲的小说世界
-
作者:
郎学初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观气质
参差对照
传统意识
生命感悟
-
描述:
张爱玲在 40年代的上海文坛异军突起 ,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意象纷繁的小说世界。她以“参差对照”的创作手法 ,描绘了破坏的时代中市民群体的畸形的家庭和情感 ,展示了女性深层的传统意识 ,为中国女性文学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
无家可归的“提袋女士”
-
作者:
张素初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无家可归的“提袋女士”
-
《杨柳枝》作者为刘禹锡辨
-
作者:
初旭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史话
刘禹锡
全唐诗
春江
中国历代
中国女性文学
镜湖
二十年
笺释
-
描述: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收刘禹锡《杨柳枝》一首: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至今朝。此诗作者为谁?久存歧议。宋代成书的《丽情集》断为刘禹锡所作,而明代钟惺的《名媛诗归》则定为唐代镜湖妓刘采春之女周德华所作。明版周珽《删补唐诗选脈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七也将此诗定为周德华作,诗后引杨慎语证明和评论说: 周德华,镜湖妓刘采春女也。《杨柳枝》词隐括白香山古诗为七言绝,而其妙思如此。现在,有许多人仍将该诗作者定为周德华。如谭正璧生先的《中国女性文学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周
-
元杂剧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研究
-
作者:
初琪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分析
元杂剧
面部描写
人物形象
-
描述:
宋末元初,由于社会动荡等复杂的原因,文化主场的社会化民间化,时代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元代文学包括元杂剧具有明显的文化内蕴向社会下层位移的特征,出现奇特的艺术景观。本文在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现存70本较完整的元杂剧作品为基础,对它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一个视角的分析。这个视角就是由人物形象面部描写的角度研读元杂剧作品,注重文本的细读,归纳元杂剧中出现的各种人物面部描写的折次分布、具体事象以及其对应的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同时,运用民俗学、文献学的方法,对元杂剧人物面部描写反映
-
当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性别视角探究
-
作者:
初雪燕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性别视角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性别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者开始与其他理论结盟来攻击男性霸权文化,她们用社会性别来取代生理性别,认为是社会性别的差异导致女性的从属地位。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性别视角——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也被引入翻译研究。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对女性文学创作影响巨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译者,尤其是女性译者的性别意识的觉醒。自21世纪初开始,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多,但是与西方相比,中国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起步比较晚,且
-
澳大利亚的妇女研究
-
作者:
马格里
王惠初
来源: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
教育系统
澳大利亚
大学生
研究课程
国立大学
妇女研究
-
描述:
设立教授妇女研究的课程直接起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席卷许多国家的广泛而强大的妇女解放运动的任务。妇女运动以能力和影响程度上的差异为根据,力图改变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资本家和工人
-
毛泽东妇女观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
作者:
肖浩辉
李吉初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产阶级
社会生产劳动
妇女解放
社会主义
妇女素质
中国妇女
妇女运动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
描述: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妇女观体系,这一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指导着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
-
我省妇女参政比例下降的反思(来自江苏省妇联六届五次执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
作者:
赵丽初
沈耘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我省妇女参政比例下降的反思(来自江苏省妇联六届五次执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