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白信爱小说的欲望研究
作者: 裴英连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   表达与沉默   尊重   解脱禁忌   确立自我  
描述: 白信爱是1930年代主要女性文学作者之一,她以女性的立场诠释了当时朝鲜困窘的生活和在这样的环境中女性所要承受的痛苦。虽然年仅32岁就离开了人世,可是给后世留下了19篇小说和35篇的散文。白信爱的一生虽然短暂,可是从女权运动家到女性作家,从西伯利亚旅行到日本留学,经历了结婚后又离婚等重大事件,有着戏剧般的人生经验。这种丰富的阅历给白信爱的思想和情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使得作品形式丰富,小说中所涉及到的人物阶层也非常广泛,从最底层到中产阶级,有一字不识的农民和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份子。本文以《狂人手记》,《混幂中
思君春夏秋冬:呼文如与许兰雪轩的《四时词》比较研究
作者: 许英实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许兰雪轩   四季词   四季意象   呼文如  
描述: 诗歌是人们寄托情思,表现心中所思所想的文学方式,是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之一。人们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诗歌创作当中,在诗歌中尽情地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事的思想,从而使得后人能从诗歌中寻找前人的生活与情感的踪迹。女性诗人以特有的细腻和感性来感悟世界,抒发情感,同时女性所面临的各种生活境遇,使得她们创作出了有别于男性诗人的作品。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意识根深蒂固,女性无法与男性平等的生活和学习,女性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也大受限制,更有对女性的文学活动给予不懈和否定的态度。这些种种原因使女性一直处于文学创作的
主流话语下潜在的女性话语:宗璞小说《红豆》《三生石》解读
作者: 孙仲英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红豆   宗璞   主流话语   三生石  
描述: 本文以女性文学视角关照宗璞的文本《红豆》和《三生石》,通过与“十七年”时期和“伤痕文学”时期主流话语的对比,展现文本中隐藏在主流话语之下的女性话语。这是本文解读宗璞小说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本文还试图指出,宗璞女性话语的潜隐有着深刻的个人和社会原因,是宗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己知识分子女性身份认同的的结果。然而,正因为宗璞的女性话语是潜隐的,本文还企图通过对文本女性话语的梳理揭示宗璞女性意识存在的事实,这即是本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全文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导论:概述本文研究的切入点,为主体论述提
彼岸的希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存
作者: 吴英丽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批评   美国华裔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族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异常活跃,在美国文学史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美国文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在美国族裔文学的灿烂星河中,华裔文学可谓是后起之秀,近一、二十年来大放异彩,而其中华裔女性文学更是光彩夺目。本论文选取了在美国文坛享有盛誉、具有代表性的华裔女作家及其作品,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借助于文化批评的手法对她们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这些女作家的成就和不足。 论文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 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历史性的
字符和音符砌成的独特城堡:陈染小说论
作者: 李新英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立场   女性经验   城市想象   心理小说  
描述: 陈染在新生代女性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她的小说对于1990年代的文学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符号。陈染作品强调女性意识,女性视角,然而她又有别于妇女解放理论的宣扬,她注重的是女性经验的书写与诉说。她从广阔的社会天地退回到女性内心心理空间,饱含情感地书写女性内心世界的种种压抑与挣扎。陈染通过着力描写女性充满忧郁、寂寞、渴求、失望与自我救赎的人生旅程,站在一种完全女性的立场上对生命与生活进行了一番审视与叩问。在九十年代商业大潮的席卷汹涌下,陈染固守自己的一片天地,拒绝世俗的欢乐和浮夸,以一种思想者的姿态站在灵魂高
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言说
作者: 王英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边缘弱势   雌雄同体   母女关系   爱情与女性自我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及女权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美国华人女作家在种族文化和性别文化双重夹缝中,是如何打破沉默并建构华人女性身份。论文首先结合文学界的不同看法,将“美国华文文学”和“新移民文学”的概念作了简要的界定。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美国华人女性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史。论文第二章阐述了美国华人女作家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打破沉默建构华人女性的自我身份。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位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作为少数民族的女性,美国华人女性首先是欧美世界中的华人,其次她们是东方男人世界中的女性,同时她们又是西方男性世界中
精神追寻与生存突围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欧美华人女作家   自我书写   精神追寻   个体生存观   生存突围  
描述: 以“大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学”格局为视野,以“个体生存”的女性“自我”为切入点,以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女性主义批评等理论为研究方法,本论文对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作品中的女性自我书写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与梳理,提出“女性自我书写”与“女性个体生存观”等概念,试图建立起世纪之交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创作批评的整体框架,并对相关现象进行适当的命名与阐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大陆出身的华人女作家纪实性作品中的自我书写文本在海外时有获奖并在国内图书市场大量刊行,跨族裔、跨文化
诗苑竞秀 词坛双璧--李清照朱淑真比较研究
作者: 米正英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闺阁   词坛双璧   诗苑竞秀   女性文学  
描述: 世言赵宋闺秀文学,必称李清照与朱淑真.这除了李、朱二人同是宋人,同为传世粉黛之才外,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对女性文学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只是由于史传资料的不足以及人们对传统女性文学评判的偏颇,造成了人们对朱淑真创作的不够重视.很少有人把他与同时代的李清照放在一起,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与研究.该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选取李、朱生平身世中的几个基本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下编主...
镜与空
作者: 李英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布卢姆斯伯里   现代主义   爱·默·福斯特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霍华德庄园》  
描述: 尽管爱·默·福斯特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属于同一时代、同一文化圈的著名作家,但在英国文学研究中鲜有人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风格与主题上乍看上去迥然相异。本文的作者正是着眼于两者的差异与差异中蕴含的意味,对两者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与《到灯塔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将他们置于包括哲学、美学与文学流变的文化历史空间之中,比较两者在文学手法与思想意识上的异同。比较结果不仅说明具有鲜明女性主体意识的现代女性文学不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并凸现出当男性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陷入空洞绝望的现代主义之时
明清仕女画的社会学研究
作者: 王宗英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阴柔   礼教   社会学   女性审美   明清仕女画  
描述: 本文主要以艺术社会学为方法论,把美术学研究与社会学和女性学研究相结合,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明清仕女画的主要特征、风格成因、文化内涵、审美价值进行探讨。明清仕女画风以阴柔、羸弱、幽郁为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始终与社会脱不了干系,在社会精神的约束下,绘画美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明清仕女画家崇尚阴柔之美。剖析明清仕女画的文化内涵,就会发现明清仕女画的本质内涵其实就是男人的女性艺术,体现的是男性的标准和世俗的要求。虽然明清仕女画在风格上是单薄的,但是其体现了无法压抑的女性审美,而其中的美学价值也是无法否
< 1 2 3 ... 33 34 35 ... 49 50 5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