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妇女意识的觉醒-康素爱萝和简·爱形象探美
-
作者:
陈慧君
来源:
枣庄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治·桑
女主人公
女作家
现代妇女
阿尔贝
十九世纪
简·爱
夏洛蒂
爱情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九世纪上半叶,在繁花似锦的西方文苑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女作家群的崛起。法国的乔治·桑和英国的夏洛蒂·勃郎特是其中的两个佼佼者。尽管她们之中一个是浪漫派的“母狮”,一个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但她们都以塑造具有现代妇女
-
王英琦小说掠影
-
作者:
马超
杨华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英琦
人生之路
八十年代
男性化
小说创作
事业
爱情
婚姻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年轻女作家王英琦,生长在人杰地灵的江淮大地上。在这块热土上她虽然才生活了三十几个春秋,但却经历了下放农村、进厂当工人、做政工干部、当记者、编辑的人生之路。这使她不仅目睹了江淮“沸沸腾腾,热热火火”的小镇风光,而且有机会游历了祖国广袤的大地。造就了她颇为丰富的生活阅历,从而为她的创作奠定了雄厚而又坚实的生活基础。她用自己的艺术之笔,辛勤地耕耘了十几年,不仅为伟大祖国的美好河山留下了珍贵的艺术剪影,而且还深入开掘了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宝贵品质,写
-
试论我国古代爱情剧的进步意义
-
作者:
韩文志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古代戏剧
婚姻观念
思想观念
明清传奇
进步意义
爱情婚姻
女性形象
我国古代
发展社会主义
-
描述:
古代爱情剧在以元杂剧、明清传奇为主体的我国古代戏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剧作,以其新鲜的思想观念、曲折的戏剧冲突、炉火纯青的戏剧语言,令人回肠荡气的感情色彩,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爱情的颂歌,不仅令当时的男女青年为之倾倒,就是在今天,也仍然为广大戏剧爱好者所珍爱。因此,开展对这部分珍贵遗产的深入研究,对于正确地继承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的新
-
女人·女性·女权
-
作者:
宝光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处女作
西方女权主义
影片
故事
气氛
电影制片厂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座谈会
女权意识
-
描述: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青年导演彭小连在她的影片处女作《我和我的同学们》获得成功之后,又迅速地推出一部新片《女人的故事》。《电影艺术》编辑部于1987年10月4日在京召开影片《女人的故事》的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按发言顺序)王云缦、周传基、唐家仁、郝大铮、邵牧君、李陀、倪震、郑洞天、孔都、王妮妮等同志,进行了气氛十分热烈的讨论。座谈会由本刊副主编王人殷同志主持。
-
情与欲的对立(当代小说中的精神文化现象)
-
作者:
蔡翔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化模式
贾宝玉
社会文化
爱情故事
当代小说
女性形象
男人
传统文化
爱欲
-
描述:
清人沈起凤作《谐铎》,开篇《狐媚》,次为《虎痴》。《狐媚》说书生宁某,因闻平阳范氏废园有狐女媚人,只身试之。夜半,果有一美丽女子飘然而至。女以色相惑之,生不为所动,后以书询之,生技痒,终坠其网,盘桓三月,生形销枯立,死。《虎痴》写一霍姓男子因冤狱死,家中无男,女遂立宏愿,如有报其父仇者,愿以身嫁之。越日,有虎咬死仇人,女果嫁之,厮守嬉戏,俨然夫妻。母忧形于色,谓女曰:人兽殊途安可通婚,不意为虎闻之,愤然而去。女曰背德不祥,负恩非福,竟郁郁而终。虎“一日巡视者三”,
-
主体意识与戏剧性结构的整体融合——我观《悲鸣三部曲》
-
作者:
刘光第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性结构
舞蹈语言
鸣凤
三部曲
观众
舞剧编导
歌舞剧
主体意识
艺术魅力
女性形象
-
描述:
四川省歌舞剧院演出的舞剧《悲鸣三部曲》(编导:刘世英、岳世果)以其动人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有人评价,“悲鸣”的出现。开启了我国民族舞剧的一条新路。能否作这样的估计,也许可以商榷,但它却说明了“悲鸣”一剧确实引起了舞蹈界的震动,值得我们认真具体地研究。我认为,《悲鸣三部曲》的成功,最主要的就在于舞剧编导、作曲家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悲鸣”便以一种崭新的审美形态呈现于观众面前,和当代较高层次的观众的审美心理、审美节奏相契合,观众得到了在其它艺术形式中得不到的独特的审
-
论新女性陶岚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柔石
莎菲
陶岚
爱情悲剧
新女性形象
个性解放
五四时代
爱情自由
理想与现实
-
描述:
在“左联”五烈士中,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要算柔石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力作《二月》里的陶岚,几乎已成为人人皆知的新女性形象。1962年谢铁骊同志把《二月》搬上银幕,陶岚的形象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电影《早春二月》遭到批判,有的文章,还涉及到柔石的《二月》。一直到新时期后,才对《早春二月》有了全面的评
-
李瓶儿与尤二姐--《金瓶梅》、《红楼梦》人物比较
-
作者:
张福庆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贾琏
借剑杀人
中国古典小说
李瓶儿
尤三姐
《红楼梦》人物
贾赦
贾蓉
贾珍
贾母
-
描述:
读过《金瓶梅》的人再来读《红楼梦》,常常会产生一些自然的联想,其中之一,是由《红楼梦》中的尤二姐,想到《金瓶梅》中的李瓶儿。这两个女性形象,同样风流俊俏,同样水性杨花,同样被人"先奸后娶"、做了偏房,同样受到妒恨、遭
-
超越凡俗追求理想的新女性-也谈莎菲
-
作者:
许坤荣
来源:
鞍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菲
玛丝洛娃
托尔斯泰
追求理想
福楼拜
奥涅金
林黛玉
曹雪芹
女性
普希金
-
描述:
作家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古往今来作家笔下的一些典型形象,却是永生的.他们存活在后世人们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名作家的倾注生命之作.譬如女性形象,有普希金《欧根·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是历久不衰的宏篇巨制中的女主人公.这里我所要论及的女性形象,是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这篇小说于1928年一经发表,就使丁玲成为继冰心之后在当时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了.它
-
论《聊斋》中非现实因素的妇女形象
-
作者:
刘长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妇女问题
封建势力
妇女形象
中国文学史
聊斋志异
现实因素
蒲松龄
花妖狐魅
元人爱情剧
-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妇女问题历来受到进步作家的关注。千百年来,反映妇女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上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戕害以及妇女追求自身幸福、反抗封建势力的斗争精神,成了一个源远流长、风行不衰的主题。文学艺术的宝库中,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甘蹂躏、勇于反抗的叛逆女性形象。在这些不屈的灵魂
<
1
2
3
...
8
9
10
...
37
38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