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柔石】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寻找自我的女人们——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吴海燕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小说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赛珍珠
-
描述: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妇女一直处于被忽略甚至被遗忘的境地。她们成了沉默的他者—没有人知道她们在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即便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她们的形象也被那些男性作家按照所谓的男性标准肆意歪曲:她们或被描绘成笼罩着光环的圣母,或被勾勒成一尘不染的天使,要么就被斥为妖艳妩媚的荡妇,愚昧无知的农妇或是令人不齿的泼妇。在男性作家的笔下,他们被赋予了慈爱善良、纯洁无瑕、温柔贤淑的美德,或是卑鄙无耻的个性特征。她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遵循男性的标准,她们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而在美国作家赛珍珠的笔下,她们第一
-
现代广告中的性别叙事
-
作者:
曹玛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性别叙事
现代广告
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
-
描述:
本文旨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中的性别叙事进行研究。不仅考察广告中的性别叙事,而且对性别叙事在当下的新症候进行了透视与思考。具体而言,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广告中的男性形象以中产阶层的身份诠释着当今人们对男性气质的定义,主要呈现出成功、荣耀、权势等具有统治力的特征。而女性形象则是被塑形、被观赏的“贤妻良母”和“现代花瓶”。女性气质的内涵表现出温柔、漂亮、持家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中的两性形象分别以权力规避和独立觉醒的新型方式演绎着现代文明进程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一方面,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出现了顾家的“
-
威尔弟歌剧《游吟诗人》中莱奥诺拉的人物形象塑造
-
作者:
董娜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威尔弟
审美特征
戏剧形象
音乐形象
莱奥诺拉
-
描述:
威尔弟(1831--1901)是继罗西尼、贝利尼、多尼菜地之后19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继承并发扬了意大利歌剧的优良传统,以更为深刻、现实的风格将意大利歌剧推向了顶峰,把由蒙特威尔弟开创的意大利歌剧传统发展到了更加完美的境界。威尔第成功地塑造了《游吟诗人》中女主人公莱奥诺拉这一人物形象,对其进行了非常细腻的心理刻画,将一位表面看来温柔、美丽、善良、单纯而同时又具有对爱情坚贞、执著、敢于与强权势力作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本文主要立足于莱奥诺拉的戏剧形象分析和其主要唱段的音乐形
-
张贤亮笔下的“臣服”女性
-
作者:
林逸玉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
臣服
张贤亮
女性主义
男权主义
-
描述:
张贤亮复出以后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类型化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大都外表美丽,性格温柔。对待男人,她们在灵魂与身体上都体现出了一种大无畏的自甘牺牲的精神。用女性主义的眼光观照张贤亮的这些作品,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的特征都代表了一种男权对历史的书写。该文分析了女性“臣服”特征出现的历史根源,女性性角色的客体地位,批判了作家作品中浓厚的菲勒斯中心意识,并对女性夺取话语权利的必要性做了一定的思考。文章首先对作家张贤亮进行介绍,并简略梳理了评论界对张贤亮的作品批评,逐步引出文章的观点:张贤亮的作品体现了男权
-
揭開「家中天使」的假象:從易卜生《娃娃之屋》到吳爾芙《出航》
-
作者:
廖珮婷
来源:
东吴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維吉尼亞?吳爾芙
女性意象「家中天使」
《娃娃之屋》
女性的家庭與社會地位
女性想像旅行
亨利
《出航》
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
易卜生
-
描述: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與比較亨利.易卜生的戲劇《娃娃之屋》中的女主角諾拉與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小說《出航》中的主要人物芮秋,在其想像與真實旅行中尋求自我身分認同以及探索女性對自我的想望,並從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西方社會文化中流行的女性意象「家中天使」探討傳統女性的家庭與社會地位。諾拉與芮秋都展現出異於一般十九世紀的傳統年代裡柔弱女性的堅毅特質。在《娃娃之屋》中,歷經家庭經濟危機與發現丈夫自私殘酷的人格後,諾拉從一位天真的妻子蛻變為決心離開家庭,獨立生活於現實社會中的女性。芮秋在《出航》裡,從她自英國倫敦航行到南美
-
简媜散文论
-
作者:
陈艳浓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簡媜
散文
女性文學
-
描述:
簡媜,這個談論當代台灣散文不可忽略的名字,對讀者來說不只在於她屢屢能彈奏出自己內心最溫柔的嚮往,重要的是,她為每一個懷抱文學之夢的青年創作者做出身體力行的啓發:以日常生活的思考點切入,創造文學與時代
-
温情而脆弱的方舟
-
作者:
易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男权制
叙述策略
-
描述:
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话语和女性情谊在文本和历史中被粗暴地抹去或温柔地掩盖。随着女性意识的逐渐复苏,女性作家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细腻笔触深入女性经验世界,使女性文学得到长足发展,“姐妹情谊”被女性作家纳入创作视野,成了女性团结一致反抗男权社会的一种叙述策略。这种无视男性中心世界,转向自我的生理和心灵深处表现女性生命深层奥妙的创作行为,是一种解放,一种反叛,是新时期女性文学向着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
本文从四个层面来探讨“姐妹情谊”书写的原因:在对抗中产生;失落后的逃避与幻想;“自恋式”的救赎;对生命意志的关注。
-
简论辛词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国蓉
来源:
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分析
辛弃疾
女性形象
词作
-
描述:
辛弃疚是南宋爱国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少有对女性的关注,其词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作品约八十余首,不到其作品的七分之一。这些女性以歌妓、思妇、历史人物、村妇、传说中的女性居多。通过对辛词女性形象的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第一,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第二,反映了辛弃疾的女性观。第三,展示了英雄内心世界深重的苦闷。第四,体现了时代的影响。第五,是辛词才学化的有力证明。第六,体现了辛词题材的丰富、风格的多样,折射出了辛其人完整
-
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隽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超越边界
重书历史
家庭政治
女性形象
普遍正义
-
描述:
在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雪莱(1797–1851)近年来开始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对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其作品所体现的伦理哲学总是晦涩难懂,玛丽·雪莱对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及个人主义中隐藏的破坏与悲剧因素的批判态度却清晰可寻,对在这二者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她的思想精髓可透过其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大致捕捉到:在珀西走进玛丽生活不久,她的创作生涯也随着她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揭开了序幕。在这部哥特式科幻小说中,玛丽·雪莱创作了一位可爱、勇敢的阿拉伯女性莎菲。玛丽·雪莱对莎菲凭借果敢与勇气跨越语言、地域、种族与性别界限的反抗形象的塑造,使她与这部作品中那些自困于精神“内室”的柔顺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做出自我的选择仅仅只是第一步,此后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亲人幼子的相继离世迫使玛丽·雪莱认识到现实的力量与残酷。然而,逆境却使她的笔锋更为犀利。在她的下一部作品《玛蒂尔达》中,玛丽·雪莱重写了失乐园的故事,揭穿了乐园幻象的本质,在否定残缺的乐园的同时也否定了同样残缺的反叛者撒旦。然而这部极具独创性的作品因为乱伦与弑父的主题直到玛丽·雪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