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辛弃疾】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从辛词女性形象看辛弃疾其人其词
-
作者:
刘国蓉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辛弃疾
女性形象
词作
-
描述: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少有对女性的关注,其词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作品八十余首,不到其作品的七分之一。这些女性以歌妓、历史人物、村妇、思妇居多。通过对辛词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
-
从辛词女性形象看辛弃疾其人其词
-
作者:
刘国蓉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辛弃疾
女性形象
词作
-
描述: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少有对女性的关注,其词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作品八十余首,不到其作品的七分之一。这些女性以歌妓、历史人物、村妇、思妇居多。通过对辛词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
-
从女性主义观点分析闺怨词的美学特质
-
作者:
佘敏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闺怨词
辛弃疾
女性特质
《摸鱼儿》
-
描述:
通过借助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女性形象、女性情思及女性语言、女性象喻等方面,对闺怨诗词中男性词人借助弃妇、歌女形象抒发情怀的美学特质进行分析。以辛弃疾的《摸鱼儿》为例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这一类别诗词美学特质的理解。
-
辛弃疾女性词论析
-
作者:
陈晓芸
应子康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女性词
女性观
-
描述:
在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作中,涉及女性描写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涉及古代各种阶层的不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更完善地表现了作者的真性情以及人性美.
-
简论辛词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国蓉
来源:
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分析
辛弃疾
女性形象
词作
-
描述:
的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第一,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第二,反映了辛弃疾的女性观。第三,展示了英雄内心世界深重的苦闷
-
这也是一种美丽
-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作家选刊·作文考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辛弃疾
残缺
题目
文章
男子
纳兰容若
苏轼
林黛玉
女性形象
-
描述:
题目:这也是一种____。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抄袭。
-
试论“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
作者:
许金榜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女词人
婉约派
主要特点
易安体
永遇乐
声声慢
李清照词
女性形象
文学语言
-
描述:
陈廷焯《云韶集·词坛丛话》云:“妇女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李清照作为我国女词人之冠,早已成为定论。李调元《雨村词话》则进一步说李清照“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王士祯《花草蒙拾》甚至说:“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更把李清照奉为整个婉约派的魁首。李清照
-
略论李易安体特色
-
作者:
熊大权
来源:
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辛弃疾
女子
凤凰
易安体
艺术创造
特色
李清照词
女性形象
探讨研究
-
描述:
李清照词留传至今的并不算多,然而它“自卓然一家”,“词无一首不工”①,由于艺术创造的成功,别具特色,被称为“易安体”,受到同代以及后人的赞赏和仿效,大词人辛弃疾及侯寘都有“效易安体”的词作。因此“易安体”的特色,很值得探讨研究。
-
古典诗词中象征性女性意象的心理分析
-
作者:
刘振中
来源:
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意识自我
女性意象
心理分析
诗人情感
象征性符号
个体无意识
女性形象
生活经验
古典诗词
-
描述:
所谓象征性女性意象,不是指那些单纯表现婚恋、相思、伤别一类诗词中的女性,而是指那些以女性为象征性符号,寄寓诗人的某种理想、人格、情感的形象。在这类诗词中,有的女性形象作了比较具体的描绘,有的则仅用只言片语,提供了一个抽象模糊的意象,但这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凝聚的对象。这类象征性的女性意象贯穿
-
上饶师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上饶师院
文学学科
朱熹
学科带头人
中国古代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历史文化研究
新闻传播
-
描述:
上饶师院中文系古代文学学科是江西省高校首批重点学科,已有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前辈学者胡傲秋、汪嘉言、严振舟等先生都在这里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建设有了更大的发展,本学科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研究生10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