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建议取消嫖宿幼女罪 嫖幼罪是对男性的保护
作者: 赵艳红   来源: 中国人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期徒刑   被告人   人大代表   嫖宿幼女罪   浙江丽水   奸淫幼女   女性学   强奸罪   保护   妇女工作  
描述: 2009年,贵州习水、浙江丽水、福建安溪等地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嫖宿幼女案。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孙晓梅建议取消嫖宿幼女罪,一并按强奸罪论处。
论王安忆《纪实与虚构》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 李肖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   林白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文学在新时期以来成为许多作家描写的对象,王安忆作为一位知名的女性作家,当然也不例外。在此介绍王安忆在《纪实与虚构》中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以此来反映作家对女性的思考,并与陈染、林白的女性主义创作进行了比较。
哈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探析——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作者: 张海彦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生态女性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提倡女性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托马斯·哈代通过《德伯家的苔丝》,深刻披露了欧洲二元思维社会的父权制思想,同时也塑造了苔丝在男权社会中不断抗争的新女性形象。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以透视哈代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观。
古龙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
作者: 李玲燕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体验   形象塑造   女性  
描述: 古龙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他个人经历及其个性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有类可循,且在细节之处塑造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大致可分为具有圣母情结的儒家女性、"浪子"、天赐聪颖的坚强女子、复仇女神、心理变态的女人等五种类型。
从郝思嘉形象看米切七洋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王淼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小说《飘》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浓郁的女性主义氛围,既是传世文学经典,也是女性主义文学中的里程碑式作品。尤其是《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作为成功的文学人物形象,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女性主义视角下“新女性”。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郝思嘉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代背景下的文学艺术符号,必然体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例如19世纪美国女性的生活状况;而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受自身思想状况和当时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表达女性主义的观点和思想。后者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界已成共识。因此,本文结合19世纪美国女性的生活状态,
张爱玲与伍尔夫女性主义之比较
作者: 杜娟   来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张爱玲   比较   女性观   作品  
描述: 张爱玲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分别为20世纪东西方著名女性作家。作为两位关注女性形象和男女关系的重要作家,女性聚焦、女性意识和女性自觉是张爱玲与伍尔夫作品创作的重要特色。他们的女性观有一定差异,但在探寻改善女性命运及和谐的两性关系方面又存在共性。比较两人代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其女性观及其成因,可为我们重新思考女性的命运以及更好地欣赏二者的作品提供独特的视角。
从解读文本角色看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
作者: 董芳   来源: 理论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性属  
描述: 从从广义上说,女性主义文学既指女性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也可指表现女性题材的文学。从古希腊神话、圣经直到17、18世纪西方文学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非天使型即魔鬼型的极端、模式化形象。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随着三次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与之相呼应的西方女性文学也通过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女性文本角色经历了从揭露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追求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平等地位到注重社会性属的考察,消除两性差别再到超越男女性属差别,把自身的经验看作自主艺术的根源,强调两性文学经验的结合的过程。
近年国内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综述
作者: 张翠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评   参政   少数民族妇女  
描述: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与中国女性学学科的发展关系紧密,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并进入女性学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体系不够成熟,但发展非常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性学学科建设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使中国的妇女问题和妇女问题研究受到了全球性的高度重视,为国内外的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妇女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女性学研究推动了少数民族妇女参政。主要表现在参政领域不断拓展,参政形式多样化;许多少数民族妇女纷纷加入党团组织;党政机关、乡村各级领导
网络体育报道中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章关关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媒介   体育报道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在女性主义思潮向社会学科领域全面渗透的背景下,产生了一门新的跨学科研究即“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或称“女性与传播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女性主义视角来审视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体育网络报道中女性形象,解读网络体育报道中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女性形象是由文化和制度制造的,然后才成为意识里的刻板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便由网络媒体再生产、强化和夸大,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对女性形象的认识。同样的,网络体育报道中制造的刻板女性印象反过来又会对女性自身产生影响。本文也尝试探讨网络体育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对社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人·鬼·情》与《钢琴课》
作者: 周文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钢琴课》   个案   中西方比较   《人·鬼·情》   女性主义  
描述: 层出不穷,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的《钢琴课》算得上是西方女性电影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作,影片对女性内心感触细腻圆润的描写,被称为“女性觉醒”意识的范本。然而对于中国大陆性电影来说,基本上不是在一定的思潮
< 1 2 3 ... 52 53 54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