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郭艳
来源:
商洛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座丰富的文学宝库。浩浩荡荡一百三十篇,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其中所涉及四千多个人物,上至帝王、贵族、官僚,下至刺客、游侠、商贾及平民百姓,无
-
水族民间故事中女性性格特征分析
-
作者:
韦荣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在水族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妇女形象,因其性格特征的不同,就形成了一组组性格各异、形态逼真的女性形象。众多的妇女在故事中的出现,至少可以说明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水族人民同样经历母系氏族社会这
-
《如意郎君》中的女性书写与文化政治
-
作者:
王鸿博
来源:
东方丛刊(2010年第1辑 总第七十一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印度英语小说家中,作为领军人物的维克拉姆·赛特(VikramSeth)长于塑造女性形象。他擅长从女性心理角度出发,描摹两性情感世界,绘制女性心理地图。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如意郎君
-
《白日悠光》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李美敏
来源: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时间
《白日悠光》
女性
-
描述:
《白日悠光》是独立后印度女性文学的经典文本,安妮塔·德赛塑造了以敏为代表的新一代印度女性形象。本论文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文本,鲜明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和独特的历史时间意识是《白日悠光》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本的主要特征。
-
从《百舌鸟之死》解读哈帕·李对南方“淑女形象”的重塑
-
作者:
徐姗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重塑
南方淑女形象
哈帕·李
-
描述:
哈帕·李是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之一,《百舌鸟之死》是她的第一部,也是仅有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揭露了社会等级观念、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的积弊。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追溯"南方淑女"形象的衍化过程,并对文本中的独特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化"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来解读哈帕的女性观以及在新形势下她对"南方淑女"形象的重塑。最后,本文指出哈帕创作中的时代局限性。
-
传媒、政治与中国经验:历史及当下的时空考察
-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RATIONALE:信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媒面临新的生存环境,如何在政治与社会之间定位自身须参照西方理论,更须注重本土经验。本小组试图通过对近现代转型时空中传媒政治功能的发掘,并与当下传媒格局相互关照,探讨政治舆论的媒介建构、公共危机与媒介预警,以及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和地域想象与性别政治、空间政治之间的互动关联。
-
西子的经典形象与祓禊之俗及魏晋隋唐的女性观
-
作者:
刘航
来源: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正所谓"食色性也",文学作为人的思想感情的诉求,不可避免地要关注异性。由于创作主体绝大多数是男性,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出现的频率更高。至于如何描绘,则受制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并常常从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中汲取灵感。西施的经典形象——"浣纱女"和"采莲人"形成于魏晋隋唐之际,并出现不少其香魂与人间男子欢爱的传说,就是一个显例。
-
成长中的非洲新女性:阿契贝《荒原蚁丘》小说人物比阿特丽丝形象浅析
-
作者:
李莉
来源:
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非洲发展趋势与中非关系前景高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非洲女性
女性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荒原蚁丘》是当代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阿契贝的一篇重要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对比阿特丽丝这一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让世人对当代非洲女性有了新的认识,也回应了评论家们对阿契贝小说创作忽略非洲女性的指责。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比阿特丽丝形象进行探讨,以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切入点分析她成长背后的隐痛,展示她对本土文化中各种形式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警惕与批判;同时揭示出非洲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面临的种种话语诱惑与陷阱,并挖掘
-
审美之维——1928——2008年《蚀》的接受研究
-
作者:
陈思广
来源:
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1928——2008年
《蚀》
接受研究
接受视阈
既定视野
接受视野
-
描述: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展开,官方导引与文学史视野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但《蚀》的接受不仅没有多少推进,反而有所后退,历史的教训意味而深长。深化期《蚀》的接受在"时代女性"形象以及政治隐喻与艺术表达的定向及具体化上取得突破,形成既定视野,但一些有待实现的接受视野同时也面临
-
《传统医学和女性健美》:简介日本女性健美养生法
-
作者:
方一如
来源:
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现代的职业女性在平时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之余,开始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象,因为良好的女性形象不仅代表着个人积极地生活态度,同时也会把光芒带给周围的人。不同人,不同年龄拥有各自不同的美,每一位女性都有属於自己的美:心灵美,仪态美,行为美。女人都有春夏秋冬,女人都有酸甜苦辣。自感人生象春天看到一片桃花盛开,象夏天喝了一杯冰冻桔汁水,象秋天听到一首悠雅的古代名曲,象冬天在暖房里做健美操一样心情舒畅。为激励我们祖国女性朋友们充实内在美、完善外在美、塑造美的仪态和仪表。帮助更多的女性朋友们成为内外兼修的美丽女人、创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