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思广】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审美之维:1928—2008年《蚀》的接受研究
-
作者:
陈思广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接受研究
接受视阈
1928—2008年
既定视野
接受视野
-
描述: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展开,主流话语导引与文学史视野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但《蚀》的接受不仅没有多少推进,反而有所后退。深化期《蚀》的接受在时代女性形象以及政治隐喻与艺术表达的定向及具体化上取得突破,形成既定视野,但一些有待实现的接受视野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
认同与触发:《女兵自传》的接受研究
-
作者:
陈思广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兵自传
接受视野
接受
-
描述:
《女兵自传》是新文学长篇小说接受史上惟一的一部具有革命意味却在海峡两岸的接受者中,接受视野相近、接受阈值相仿、接受环链相承的传记小说,其接受视野导源于《从军日记》,《一个女兵的自传》已基本生成,在高度的真实性、强烈的时代感、原生态的本色美、革命文学的纪念碑、女兵形象的典型性及其意义上生成了既定视野,为接受者所公认,之后虽在女性文学及其地位以及作家与外国文学的比较视野上有所扩展,但总体而言不够丰富,一些视野有待展开,但是,它所触发的群体期待,具有永远的启迪意义。
-
审美之维——1928——2008年《蚀》的接受研究
-
作者:
陈思广
来源:
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1928——2008年
《蚀》
接受研究
接受视阈
既定视野
接受视野
-
描述: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展开,官方导引与文学史视野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但《蚀》的接受不仅没有多少推进,反而有所后退,历史的教训意味而深长。深化期《蚀》的接受在"时代女性"形象以及政治隐喻与艺术表达的定向及具体化上取得突破,形成既定视野,但一些有待实现的接受视野同时也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