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011秋冬:女人Man起来!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城际生活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宽松衬衫、大号西装、绅士鞋……这些东西似乎让女人看起来“有点不一样”。今季,男装穿的中性风盛行,领结、马甲、英伦绅士礼帽、长筒马靴,只要好看,怎么穿又有什么关系呢? 编辑点评:修长的格纹西装搭配立
蓝妹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
作者: 韦伊   来源: 博客天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对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降生的一代中国人而言,动画片《蓝精灵》堪称童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之一。不知当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小朋友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在众多蓝精灵中只有蓝妹妹一个女生呢?今夏3D电影版的《蓝精灵》登陆银幕,许多欧美学者揪住不放的正是这个问题。不少女性学者认为,蓝妹妹体现的是男权社会下,男性心中女性形象的投射;但也有男性学者认为,蓝妹妹是个女权主义者,她在蓝精灵村里的影响力一点也不输蓝爸爸。 1958年,以贝约为笔名的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开始刊载《蓝精灵》系列漫画。第二年,漫画
女性写作应该与时代共振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时代中国之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97年4月11日,迟子建到北京参加首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她的创作“展示出女性作家对民族、对历史传统文化的深度把握”。 (摘自张祖道著《刹那——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剪影》) 步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女性拿起笔来,以女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将自己的身体存在、生命体验、性别意识、情感生活以及社会理想等抒写得淋漓尽致,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下文坛的格局和社会大众的审美趋向。 在新形势下,有必要考察女性文学能否继续发生新变,有哪些路径,其成果能否形成新的人类精神财富,以滋养和抚慰不断遭到伤害且越来越被异化的人类心灵和情感?或
论意大利谚语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文婷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谚语   意大利语   女性  
描述: 世代相传的口头“智慧”再现了迷人的文化史。谚语作为世界上最小的文学题材,是人类一系列叙事史中极为显著的部分。论文以意大利谚语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关于女性的谚语,试图寻找“女性形象”在意大利谚语中的反映,从语言学和非语言学的各个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演变。从而得出意大利谚语中的女性形象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谚语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中的相关特征和意义。论文主体的前两部分再现了意大利谚语的演变史和女性发展史。前者在定义谚语属性的基础上,再现了谚语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在意大利的发展史,并探讨了相关的语言学问题;后者介绍了
从“妇女主义”到“生态女性主义”:艾丽斯·沃克主要作品中黑人妇女成长的历程
作者: 于爱琴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   艾丽斯·沃克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先后刻画了几十位黑人女性形象,充分显示了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在书写女性的同时,自觉地揉入了自然的因素,深刻认识到种族、性别、自然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沃克的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沃克的创作思想。
凤凰涅槃——《勇士》中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研究
作者: 李静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他者   文化混杂   双性同体   性别身份  
描述: 汤亭亭(马克辛•洪•金斯顿)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勇士》以独特的叙述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绚丽的中西方文化元素等震撼了当代美国文坛,并引发了华裔美国文学的第一个高峰。身为华裔女性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视野下的《勇士》
作者: 李文娟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融合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   自我东方化   《女勇士》   华裔身份建构  
描述: 市场和严肃学术研究中受人瞩目。国内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此起彼伏。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以及她的处女作《勇士》更是此类研究的典型代表。1976年,《勇士》获得美国
六六家庭叙事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陈艳花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六六   女性形象  
描述: 受不同历史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所带来的启蒙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女性意识开始注入"人"的质感,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女子格外注重家庭、伦理的思维定势被突破,大多数女作家开始基于对妇女屈辱卑微地位的反抗和参与社会历史进程的责任感,有意识地弱化并掩盖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特征,将"做人"置于首位,并竭力通过家庭这一寻常而重要的特殊场景与视角来凸显女性意识的觉醒、发展。六六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在国内与国外双重文化背景下仔细打量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认识到家庭之于妇女不单纯是一种爱情的体验和归宿,而是与女性解放、观念进
沈从文男权意识下的女性观
作者: 向亿平   来源: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男权意识   矛盾的女性观  
描述: 沈从文对女性崇拜思想有着重大的价值意义,相当程度超越了男权中心文化的制约,但仍未完全摆脱男权中心话语的规范。细察他对女性形象的刻绘,我们将发现沈从文内心世界的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他有"女性崇拜"意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对女性的轻视和偏见;一方面他从生命的审美高度给予女性美以艺术的描写,另一方面又局限于男性的视角来鉴赏女性;他是一个女性"善美"论者,同时又视女性为"尤物"。因此他虽力图在作品中表现女性的美和爱,但却没法逃避他的男性价值、审美观。
在倒错镜像中仰望星空的悲剧女性
作者: 贺绍俊   来源: 长篇小说选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   中国传统   孙惠芬   世界地图   寓意   星空   乡村女性形象   悲剧女性   传统女性   星星  
描述: 秉德女人无疑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她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寓意着中国乡村女性对土地与乡村文化的养育关系,秉德女人不同于以往的乡村女性形象,还在于她不仅集中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品格,而且她还维系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也就是说,秉德女人只能诞生在清末以后中国开始不得不面对西方世界的时代。孙惠芬的家乡在辽南海边,这里很早就有着开放的气象,祖辈们的生活很早就受到外界的冲击。秉德女人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奶奶这一代女人的故事。于是我们就在小说中读到,秉德女人在她少女年华,遇到了一位牧师的孩子,从他那里看到了一张世
< 1 2 3 ... 35 36 37 ... 264 265 2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