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青春岁月】搜索到相关结果 291 条
-
钱钟书、杨绛小说的高知女性人物形象与互文性
-
作者:
汪澄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高知女性
人物形象
钱钟书和杨绛
-
描述:
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人生关联使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关联,这种文学关联可以用互文性理论去分析。钱氏夫妇小说中塑造的高知女性是“标准美人”,这体现了人物形象塑造的互文性;“标准美人”可能“怀鬼胎”,当“第三者”,这体现的婚恋问题中的互文性;高知女性只会“隐性抗争”,这体现的是价值实现的互文性。
-
普希金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刘俊彤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形象塑造
普希金
女性人物
-
描述:
普希金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他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中,尤以女性人物的描写最为打动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具有时代的代表性,使人们能够从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描写中探寻出社会中现实版的例子,并能深刻的体会到那个年代的女性魅力。
-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管窥
-
作者:
韦靖薇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角色
小说
-
描述: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界中重要的女性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大多以悲剧为主题,其中又以女性悲剧为主。"悲凉"的主题是张爱玲小说突出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究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形象特点: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桎梏的女性角色;物欲膨胀所造成的女性悲剧;情欲压抑与缺失下的女性角色;自身性格缺失的女性角色。
-
解读铁凝小说《无雨之城》的女性角色
-
作者:
张焜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雨之城》
女性意识
男性霸权
-
描述:
铁凝作为现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尤其擅长凸显女性的自由和解放。《无雨之城》作为铁凝较为成熟的一篇作品,通过塑造三位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陶又佳、葛佩云和丘晔的城市生活悲剧。刻画出新时期女性在社会改革大潮中寻求摆脱男权中心的束缚,追求自我的独立女性意识。
-
《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与哈格尔的人物解析
-
作者:
刘沥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非洲文化
黑人
女性
-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但男性主人公奶娃的成长与书中的女性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分析了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派拉特和她的孙女哈格尔对奶娃成长的贡献。
-
男权意识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主义的分析
-
作者:
徐恬媛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男人的书”。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悲剧生活与当时所处社会下的男权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对女性人物的负面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虽然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但是女性主义已经萌芽。
-
女性主义视角下《武媚娘传奇》的解析
-
作者:
刘晓华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武媚娘传奇》
他者
-
描述: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自热播后,曾一度引起了国内外的热议和评论,其中有对剧中的服饰文化热评的,还有对剧中女一号范冰冰饰演角色的评论。也有许多文人志士从历史的角度对武则天的功过做了分析和评论的。但很少有人对剧中的女性人物的命运做深入分析的,尤其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主要女性人物做深入分析的就更少了,本文就将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剧中的主要女性人物的他者形象,以及片中女主角武媚娘-武则天如何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个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最终由他者的境地逐步走向独立自我。
-
严歌苓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周茜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男性形象
严歌苓小说
-
描述:
作为海外华人文坛的代表,严歌苓作品不仅深受华人的喜爱,在海外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既塑造了大量善良、温顺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塑造出一些生存背景与性格各异的男性形象。本文主要针对严歌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
-
从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解读《火山恋人》中的女权思想
-
作者:
练缤艳
郭小丽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思想
《火山恋人》
民权运动
-
描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的民权运动,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崛起。处于“边缘的边缘”地位的女性,开始加入到争取民主权力的社会大潮中来,以此来抗争种种强加于身的定型化偏见。在这一冲击下,当时的美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全面的社会、文化和根本价值观的危机”。苏珊·桑塔格在《火山恋人》中,塑造了凯瑟琳和埃玛两位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埃玛敢于摆脱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强调自我主体价值,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体现了民权运动之后妇女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
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金陵判词》两译本的典故翻译对比
-
作者:
张晓琳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的论
对比分析
《金陵判词》
-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因此其英译本不胜枚举,其中以杨宪益版本与霍克斯版本最具代表性。“金陵判词”作为整部小说的关键,对帮助读者理解《红楼梦》的内容起重要的作用。同时,“金陵判词”中多为诗歌,因此对“金陵判词”的翻译既重要又困难。本论文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入手,对比分析杨宪益与霍克斯两译本中对原文的典故的翻译所使用的不同方法,总结出哪个译本更符合目的论理论的要求,哪个译本更加适合译入语读者的理解,使译入语读者结合两版本的不同之处更好的理解《红楼梦》中主要女性人物的特点与命运。
<
1
2
3
...
24
25
26
...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