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的反响·续集》新书发布会
作者: 贾春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活动家   联合国   妇女   四次   女性   世界  
描述: 为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暨“北京世妇会”召开20周年,2015年9月8日上午,中华女子学院举办了由刘伯红、谢丽华、吴华主编的《女性的反响?续集》新书发布会。参加新书发布会的有亲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参加者、女性学研究者、社会活动家和来自社会各界的该书作者代表等150余人。
玛·德拉布尔《七姐妹》的性别叙事策略
作者: 杨莉馨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性别叙事策略   《七姐妹》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长篇小说《七姐妹》以巧妙的性别叙事策略探索了女性文学自我突破的可能性,这对中国当代女性书写具有借鉴意义。作家聚焦于老年女性的生活境遇与精神挣扎,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作家又精心安排了七姐妹的意大利之旅与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互文关系,不仅通过当代人物与远古英雄的呼应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更以独特的女性旅行书写凸显了女性生存与她们在现实中的文化渴望的意义;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作家将七姐妹的旅行表现为与埃涅阿斯的漂泊具有同样意义的告别失败、掌握命运与凤凰涅槃的
女性学研究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
作者: 回春茹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   女大学生   女性学研究  
描述: 当代女性学研究的兴起是现代社会注重人性、张扬个性的时代产物,在中国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女大学生是同龄人中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素质的群体,将女性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用高等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成果促进女性学研究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女性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与创新
作者: 叶文振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学科   建设   发展   创新  
描述: 2004年10月,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第二届年会暨女性学课程体系创建与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与妇女院校及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女性学课程体系创新与发展问题在会上进行了专题讲座和广泛的学术交流,对女性学科建设与创新发表了很好的见解,大会上代表们争先发言,气氛热烈,会下各位专家学者也互相交流,对女性学学科的创新与建设问题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而不同的学术观点之间的激烈交锋与争论则是这次会议的亮点。会议期间,在厦门大学叶文振教授的建议下,由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特点刍议
作者: 陈开梅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内容   女性文学   创作主体  
描述: 初步研究古代女性文学的两大特点:一是创作主体由前期的贵族才女、官妇到后期的文学世家,创作格调高雅清婉;二是思想内容由前期的“闺怨”题材到后期明清时期的表现女性意识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具有进步意义。
女性学学科规范化的悖论:边缘与中心
作者: 张李玺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规范化的   高校   学科建设  
描述: 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大致经过了问题研究、项目运作和向学科化的努力这样几个阶段。也正是这些卓有成效的努力和积累,才有了我国女性学今天的成就。向学科化的努力,或者说要进入教育体制的中心,是近10年来女性学发展和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推进女性学知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向主流学科迈进,这一点在我国高校的教育系统中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学科本身的认同程度,同时也涉及到资源分配等一系列问题。
中法女人生命观比较探微
作者: 苑莉莉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人命运   中法女人   生命观  
描述: 基于"生命观"、"女人的生命观"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对中国和法国各种具体的主导生命观的范式或规范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法女人的命运具有顺从丈夫、为成就男人而隐忍牺牲、处于无主体性的"第二性"地位等共性。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女性学研究者们以历史的视角反思以往生命观的局限,构建出从具体规范的生命观上升到有普世价值倾向的新生命观:既超越女人利益又富含女人特质的、适用于整个人类的多元新生命观,以期修补、重建以往由男人主导的生命观范式,追求人性的完善。
携带着未来的女性历史缔造——21世纪海内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创作转型研究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缔造   个体生命   经验史   纵深与延续   人类   共时性   女性  
描述: 21世纪以来,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中长篇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转型,即从现实批判转向历史缔造。体现了女性写作从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向家国意识、人类意识的观念转型,从女性血缘、情感史,向人类心灵、经验史的思维转型。这种立足现实指向未来的历史叙事,其意义在于能够构成人类多重生存时空"共时性"的经验,使现实具有纵深性与延续性的双向延展,进而进入到从女性的生存现状、精神形态到探寻个体灵魂真相的深度书写。这是海内外华文女性文学创造性意识的新品质,标志着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不仅以女性个体生命体验批判男权文化伦理观念,进而且以超越
大庭美奈子“亡命文学”中的主题和叙事研究
作者: 侯冬梅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庭美奈子   内向的一代   文学主题   亡命文学  
描述: 大庭美奈子是日本"内向的一代"女作家的代表,她幼年时期跟随做军医的父亲到处转学,婚后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多年,常年的漂泊旅居生活让大庭一直以"流浪人"自居,成名作《三只蟹》被认为开辟了日本女性主义文学的新时代。女性文学研究中,传统观点一直把大庭文学视为"弑母戮婴"的文学。在文化多元和艺术评价体系日臻完善的今日,对大庭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也应当与时俱进。以大庭文学前期三部曲和女流文学奖获奖作品《破烂博物馆》为切入口,对大庭"亡命文学"中的文学主题和女性叙事进行研究和探讨。
差异与共生——《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文化》评议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   文化   性别  
描述: 杨国才教授积累多年、撰修数载的《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及服饰》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12月出版。该书的面世,使女性学学术园地又增佳作,可喜可贺!
< 1 2 3 ... 22 23 24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