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29 条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张丽
来源: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废墟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
描述:
废墟文化背景中的女性群体是迷失的羊群。一部分女性像殖养在苑囿中的动物 ,她们自己认为不置身在这苑囿中就无法生活 ;另一群女性虽也有精神家园 ,但废墟焦土使她们成了失去草原的羔羊 ,沦为畸形婚烟的悲剧 ;而也有那么几个如晨曦般的女性形象。
-
从女性文化看关汉卿旦本戏的文学史意义
-
作者:
张则桐
来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原创
女性文化
焦点
-
描述:
从女性文化视角审视关汉卿旦本戏的文学史意义 ,主要表现为对下层女性平等观照之下的真实和自觉理解基础之上的同情 ,以下层女性为焦点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元代的社会现实 ,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原创性质的女性形象。
-
求赎的困惑与理性的探寻——论李昂女性主义文学的嬗变
-
作者:
朱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性
李昂
演变轨迹
-
描述:
作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女性主义是李昂思想的出发点和精神所
在。本文拟从李昂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入手,采取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女
性文学观来解读李昂女性文本的创作,力图梳理出她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暨中外女性文学研究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误区
-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英主义
现代性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公民
-
描述:
:2 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一直仅限于在知识圈子游走、实验 ,它是不是影响全社会现代“公民”身份的养成 ,特别是女性—公民身份的养成 ,圈内圈外并无理性自觉。而女性文学以审美“现代性”方式使人类平等意识施之于一切层面的人 ,这种文化使命要求 :女性文学决不仅仅是文学存在 ,其创作主体必须克服自身的精英主义以求得向往文化完形的全民社会认同。从前女性的非人处境 ,导致女性文学者一开始就倾向于提倡“女性—人”价值目标 ,而“女性—人”直指哲学的层面 ,侧重其形而上的意义 ;“女性—公民”旨归则规定了具体的运作方向
-
女性主义理想:一个真情的两性世界——张雅文《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的一种读解
-
作者:
王秀臣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人河
女性文学
女性关怀
女性主义
-
描述:
解读张雅文的作品每每令人感动。小说《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以女性的独特视角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处境及其生存意义。女性争得自身平等、解放的途径首先在于女性自身生存意识的觉醒 ,但女性问题又不是女性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 ,男性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女性主义”只有和“女性关怀”联系起来 ,构建起一个和谐的两性世界 ,才是真正理想的境界
-
历史转型期女性的悲歌──谈张爱玲笔下大家闺秀的生存
-
作者:
王彩萍
来源: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
历史转型期
女性
-
描述: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一批女性特殊群类,即消亡中的大家闺秀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历史转型期的女性生存状态,显现了传统女性向现代女性的转化及其艰难。对这些女性形象生存状态的考察,不仅是对特定时代特定群类的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更是对女性命运的整体观照。
-
女性主义文学的同路人——台湾言情文学二三谈
-
作者:
刘红林
来源:
学海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言情文学
被观照性
同路人
依附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台湾言情文学的作家大都为女性。它是在前期女性文学对女性婚姻悲剧充分展示的基础上 ,正面呼唤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它开始把女性作为精神主体 ,作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力量去表现 ,对世代相衍的“男优女
-
追求“三个世界”的完美统一——关于新时期权力女性形象的思考
-
作者:
李恒方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参政
“三个世界”
“任命式”
多元文化
-
描述:
:妇女参政的舆论环境有所优化 ,但女干部“三个世界”的畸型发展 ,却成了进一步培养选拔女干部的“瓶颈”。这既有“任命式”的负效应 ,也是多元文化包围和腐败毒菌侵蚀的结果。新时期权力女性应铭记“三个代表”,完善“三个世界”
-
试论曹禺前后期剧作中的两类女性形象
-
作者:
张浩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禺剧作
女性形象
差异
-
描述: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 30年代塑造的蘩漪、白露和金子 ,另一类是 40年代塑造的丁大夫、愫方和瑞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前期塑造的具有个性解放特色的女性形象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后期塑造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时代风气的嬗变以及曹禺独特的创作心理对这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并揭示出造成曹禺前后期女性形象差异的深层原因。
-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
作者:
莫砺锋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男性作家
史湘云
女性意识
资料汇编
《红楼梦》
女性主义批评
曹雪芹
林黛玉
女性人物
-
描述:
一 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Helene Cixous)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①法国的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aray)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无论他们可以变换什么样的身份,一方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另一方,--他们不具有互换性."②然而中国文学史的实际情形似乎与这种观点大相径庭: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唐宋以来的词,有很多作品都是出于男作家之手,却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清人
<
1
2
3
...
22
23
24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