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人物角色分析
作者: 郭长征   来源: 读与写(上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的咏叹调描绘了金环的内心世界,塑造了金环的完美的艺术形象。金环的唱段不但展现了金环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本歌剧的音乐里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金环唱段是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剧中具有重要的音乐结构意义和艺术表现意义,是该剧作为"民族歌剧"和"红色经典"歌剧最主要的特征;金环形象展现出了"革命者形象"与"女性形象的有机统一,体现出了多种文化形象的复合,具有多元文化意义。
缪丽尔·斯帕克小说创作心理透视研究
作者: 张云鹤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阶段   他者   自我   斯帕克  
描述: 本文依托法国心理学家雅克·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将《安慰者》《驾驶席》《布罗迪小姐的青春》笔下的女性人物置于心理学语境中,探究了作品中主人公心理困惑与怪异行为形成的深层动因,并以此为切入点令读者从不同侧面深入理解穆丽尔·斯帕克塑造人物的构思,旨在得出结论:人的主体构建是虚无的,人试图追求被他人承认及真实自我的同时,会迷失自己,因为自我的形成必须受他者的制约,自我的价值通过他者的承认来实现。
从青春阵痛走向精神成人的记录:笛安小说的青年形象论
作者: 杨宜凡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笛安   青年形象   青春小说  
描述: 作为“80”后的代表作家,笛安的文学作品展现了许多时代的新质,她的小说就是对青春一代由青春阵痛走向精神成长的文学记录,在青年形象塑造方面,她重点追求女性人物的“极致”,对生活、爱情和梦想的极致,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底线。本文分别从不成比例的美者、“平流层里”充满神性者和他者需要中确认自我者三方面论述了笛安小说中青年形象特征。
论司马迁史传观念对汪道昆散传的影响
作者: 杨瑾   来源: 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信   司马迁   儒侠   汪道昆   女性传记  
描述: 汪道昆对司马迁《史记》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对其史传观念的继承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必信而传,必征而信,在散传写作中坚持考信征实的原则;二、赞扬循吏,提出养民的观点,以检讨明代吏治;三、肯定商业,提倡以儒侠之义节利;四、秉承平民史观,为平民阶层尤其是女性作传,具有补正史之阙的重要意义。此论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汪道昆散传与《史记》的亲密关系,同时对其散传真实性、批判性、时代性等个人特点的揭示也有所裨益。
浅谈戏曲旦角艺术的表演技法
作者: 李丽丽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旦角   戏曲角色   艺术   传统剧目   《拾玉镯》   人物个性   表演技法   女性人物  
描述: 在戏曲传统剧目中,以旦角(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女性人物)应工的戏很多,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等。怎样才能使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具有鲜明的个性,我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剧本,深入揣摩戏情戏理,熟悉了解角色的家庭、经历、理想、性格、社会地位、感情变化,以至于人物气质,然后根据角色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技巧,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从整体视角看杜丽娘在《牡丹亭》中的潜流成长
作者: 杨莼莼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潜流成长   《牡丹亭》   整体视角   杜丽娘  
描述: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倾力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关杜丽娘的形象分析,前人多在故事高潮部分着力下笔,往往突出其反抗性的一面。但人物形象的研究不能过于片面化、简单化,杜丽娘在《牡丹亭》中自始至终地呈现一种潜流成长态势,在与封建礼教的过程中,除了抗争外,也时时表现出顺从、主动妥协,乃至迎合。而这一切正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
弘扬劳模精神引领企业发展
作者: 邓小林   来源: 工会博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一劳动奖状   企业发展   “职工之家”   2009年   劳模精神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工会组织   劳动竞赛  
描述: 努力,在工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尤其是在创高优的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7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全国工人先锋号8家,全国安康杯优胜单位32个,全国职工模范之家1个,全国年度优秀经济女性人物1名;省部级荣誉240多项.
从衣饰到神采:王熙凤服饰英译研究
作者: 沈炜艳   来源: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译研究   王熙凤   服饰  
描述: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红楼梦》中曹雪芹高超的服饰描写手法和服饰对人物角色塑造以及小说情节铺陈的作用揭示了服饰是《红楼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决定了服饰翻译研究是《红楼梦》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着墨最多的女性人物,对其服饰的英译研究,是《红楼梦》服饰英译研究的重要部分。
在通往经典的路上:英国十九世纪惊悚小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 李增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情节   布莱顿   司各脱   小说研究   柯林斯   道德意识   十九世纪   里德   白衣女人   销售记录  
描述: 惊悚小说(Sensation Fiction)肇始于柯林斯的小说《白衣女人》(1859),因其引起读者"惊悚"、"惊惧"的感觉而被冠以惊悚小说。这部小说的问世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标志着"惊悚小说现象的开端"~①。在此之后,一大批同类型的脍炙人口的小说涌现出来:柯林斯的《无名氏》、里德的《犯规》、布莱顿夫人的《奥德丽夫人的秘密》、伍德夫人的《东林怨》、欧依达的《婚奴》等。它们像"洪流"—样倾泻在文坛上,正在取代莎士比亚和司各脱在读者阅读中的地位~②;其发行量"超过以前所有书籍的销售记录"~③,形成与当时的
从青春阵痛走向精神成人的记录
作者: 杨宜凡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作为“80”后的代表作家,笛安的文学作品展现了许多时代的新质,她的小说就是对青春一代由青春阵痛走向精神成长的文学记录,在青年形象塑造方面,她重点追求女性人物的“极致”,对生活、爱情和梦想的极致,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底线。本文分别从不成比例的美者、“平流层里”充满神性者和他者需要中确认自我者三方面论述了笛安小说中青年形象特征。
< 1 2 3 ... 227 228 229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