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丽尔·斯帕克小说创作心理透视研究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张云鹤
【刊名】语文建设
【摘要】本文依托法国心理学家雅克·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将《安慰者》《驾驶席》《布罗迪小姐的青春》笔下的女性人物置于心理学语境中,探究了作品中主人公心理困惑与怪异行为形成的深层动因,并以此为切入点令读者从不同侧面深入理解穆丽尔·斯帕克塑造人物的构思,旨在得出结论:人的主体构建是虚无的,人试图追求被他人承认及真实自我的同时,会迷失自己,因为自我的形成必须受他者的制约,自我的价值通过他者的承认来实现。
【年份】2014
【期号】第6期
【页码】47-48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5.074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阿黛拉·奎斯特解读:《印度之行》妇女形象初探 作者:王苹 年份:2004
- 2、从跨文化视角看电影《喜褊会》的女性形象 作者:张海琳 年份:2014
- 3、从跨文化视角看电影《喜福会》的女性形象 作者:张海琳 年份:2014
- 4、被建构的女性身份 作者:余梦月 年份:2017
- 5、被建构的女性身份 作者:余梦月 年份:2017
- 6、自我与他者对翠姨生命的消解 作者:沈蕴韵 年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