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中国现代文学的传信者丁来东:以50年代之前为中心
-
作者:
金哲
徐静静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国丁来东
中国现代文学
朝鲜现代文坛
客观译介及评价
-
描述:
本文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传信者——丁来东在翻译、介绍中国现代文学方面的成就,包括发表了诸多翻译作品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论文章,为中韩现代文学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丁来东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文学,其中包括对当时中国文坛名家、中国女性文学和中国戏剧的介绍,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对此所作的客观性评价与当时的情况是基本相符的。那些客观的评论,在当今的中国文坛也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
宋耀如的经历与宋庆龄的出生地
-
作者:
廖大伟
来源:
宋耀如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问题提出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 [1] ,但生于上海何处,迄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目前存有浦东川沙、浦西虹口、浦西南市这三种观点,且三说鼎立,各有各的依据 [2] 。1980年2月7日,宋庆龄曾亲笔致函全国妇联妇女运动史研究室,就其代拟的个人简历送审稿作了修改补充,其中第四条写道
-
重新解读潘多拉之谜:贝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
作者:
郑丽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理论
解放
女性形象
潘多拉神话
-
描述:
贝娄作品中反映的女性形象一直为女权主义者所批判。如同希腊神话中宙斯创造的第一位女人潘多拉,美丽性感,邪恶狡诈,既对男性构成无法抗拒的诱惑,又对男性的个人生活和事业造成巨大的威胁。利用美国心理分析师波
-
谌容女性形象塑造潜隐的超性别意识及其暗色的存在
-
作者:
左佳馨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性别意识
人文关怀
悲剧意味
女性自我抒写
-
描述:
作为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女性作家,谌容在其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其所陈列的女性人物画廊正体现了她的一种以女性为写作中心的走入状态.而又因其女性形象中蕴藉着作家自身的人文关怀,具有
-
“没落”的不朽事业:白先勇小说的美学意味与现代性面向
-
作者:
陈晓明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没落
美学意味
历史命运
反现代性
中国传统美学
事业
白先勇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
-
描述:
白先勇的小说经常讲述败落的故事,家庭或是个人今非昔比的失落感,本文倾向于把这种生存境遇和情状概括为没落。它是一种失败的哀怨,抹不去的怀旧,向后看的精神意向。它表达了另一种历史与阶级的意识,可以说是一种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白先勇对那些处于没落的历史命运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尤为深刻有力,她们身陷没落的命运而顽强抵抗,这些抵抗是乖戾的、变态的、颓废的和虚无的。这在某种意义上勾连起中国传统的小说美学,那也是一种表达没落意识的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本来可以从这里生长中国的小说艺术,但民族国家的激进现代性俘获了中国的小说,由
-
审美之维:1928—2008年《蚀》的接受研究
-
作者:
陈思广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接受研究
接受视阈
1928—2008年
既定视野
接受视野
-
描述: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展开,主流话语导引与文学史视野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但《蚀》的接受不仅没有多少推进,反而有所后退。深化期《蚀》的接受在时代女性形象以及政治隐喻与艺术表达的定向及具体化上取得突破,形成既定视野,但一些有待实现的接受视野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
文情并茂凄婉动人:《莺莺传》莺莺书信之解读
-
作者:
张璇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莺莺
书信
《莺莺传》
内心世界
-
描述: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名作,多数学者都从其人物形象、爱情悲剧成因、作者创作心态等方面来作为<莺莺传>研究的核心,但却很少有人仔细分析过出现于作品中莺莺致张生的那封书信.这封动人心弦的长信,不仅显露了莺莺的才华,塑造了千百年来让读者同情、喜爱的莺莺这个女性形象;而且成为广大读者解读、理解莺莺这个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细读文本,从内容的丰富性、艺术感染力、审美价值功能三方面,可见该书信在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复杂内心世界方面所起的作用.
-
论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修辞
-
作者:
李亚萍
来源:
燕赵学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政治
爱情修辞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小说中的爱情修辞是各种政治活动和斗争的点缀,附属在政治的宏大主题下。然而,就在仅有的爱情片断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某种不同于政治修辞的气息,真情流露在政治文本的理性和庄严中,爱情在政治的压制下顽强生存着。十七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男性要灵动得多,鲜活而真实,一些爱情修辞在政治的巧妙掩护下,获得合法性,得以生存。有时,爱情还利用政治的途径不知不觉达到自己的目的,政治仅仅是传达爱情的手段。爱情修辞对痛苦的关注,使人物的爱情具有了强烈的真实感。爱情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当爱情的非理性触动作家的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作者探源
-
作者:
严永官
来源:
档案春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警世通言》
小说集
原作者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女性形象
冯梦龙
白话
代表作
-
描述:
、1981年多次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杜十娘>、<花魁杜十娘>为名搬上荧屏;民国时期出版过线装石印说唱鼓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001年新编京剧<杜十娘>获第三屑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优秀表演、优秀作曲配器三项大奖;2005年1月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了历史故事片杜十娘的DVD.
-
龚雪 宛如一阕花间词
-
作者:
张昊翀
来源:
世界电影之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角
观众
花间词
子夜
女性角色
电影金鸡奖
中国
影片
女性形象
快乐
-
描述:
1980年《好事多磨》1981年《子夜》1982年《石榴花》1983年《快乐的单身汉》1983年《大桥下面》2009年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观众们再次见到了80年代风靡全国的著名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