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李白《陌上桑》与张籍《节妇吟》之比较
-
作者:
龚仲元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藩镇割据
《节妇吟》
《陌上桑》
罗敷
-
描述:
罗敷这一文学形象形成于春秋时期,之后历代文人都有描写歌颂。她也成了文学史中极具生命力的鲜明的女性形象之一。唐代李白和张籍都曾经以她为题材分别创作了诗歌《陌上桑》和《节妇吟》,它们分别代表了盛唐和中唐的文学特色,具有不同的内容取向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两个时期文人的心理和政治态度。
-
“艾米丽”与“韦瑟罗奶奶”人物塑造对比分析
-
作者:
叶高洁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
《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
对比分析
人物塑造
-
描述: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分别为威廉·福克纳和凯瑟琳·安·波特的著名作品。两位小说家以独特的手法成功刻画了两位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艾米丽和韦瑟罗奶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尝试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角度的选择等方面来对两个人物的塑造进行对比。
-
孤独成就的文学家——川端康成与沈从文
-
作者:
郭思妍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特质
孤独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文学主张,但他们都具有一颗孤独的心。这种孤独的心灵,带给他们的小说一些共同的文学特质:孤独的人物形象,人与自然的融合,爱与美的女性形象,对内心感觉的注重。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
-
小调的分类及其社会性别阐释
-
作者:
张映兰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汉族民歌
小调
-
描述: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汉族民间歌曲的分类、汉族民歌中的传统女性形象以及汉族民歌中小调与性别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文章还对传统的社会性别、传统的社会分工以及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对两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在音乐中的反映给予了关注。
-
谈柳永俗词对元曲的影响
-
作者:
王娟云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曲
影响
柳永
俗词
-
描述:
柳永俗词对元曲的影响很大。柳永生活的时代和元曲繁荣的时代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柳永和元曲作家有着非常相似的人生遭际,所以柳永的人生态度对元曲作家有很大影响。柳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和性格特征在元曲中也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
-
从"花木兰"的电影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作者:
邹嶷
来源:
总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花木兰
电影翻译
-
描述:
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足一部饱含文化冲击的热门电影.它的英语原版和中文配音版在文化表达上存在着颇多差异.花木兰的中文版本是对西方理解下的非传统中国女性形象的再次塑造.在电影译者的作用下,洋化了的花木兰形象逐渐回归本源.
-
由《破窑记》看元杂剧中闺阁小姐的爱情观
-
作者:
赵柯姜
来源:
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一
才德
一见钟情
抗争
-
描述:
本文以元杂剧《破窑记》中的刘月娥为代表,简要分析元杂剧中闺阁小姐的爱情观。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以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觉追求爱情自由而备受关注。其中众多闺阁小姐,虽然出身不同,情况各异,但其理想却都是以千金之躯,追求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的、个人所追求的理想爱情。
-
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分析
-
作者:
孙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简·爱
爱情
林黛玉
时代环境
个人性格
-
描述:
林黛玉与简·爱是世界文学长廊中两位不朽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生活背景以及对爱情的追求极其相似,因为时代环境和个人性格等原因,她们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但是,从精神上而言,她们都是胜利者,她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
文学剧作《大雷雨》人物形象评析
-
作者:
王毓
赵海燕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捷琳娜
人物
《大雷雨》
-
描述:
十九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代表作《大雷雨》中刻画了卡捷琳娜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形象。本文分析了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卡捷琳娜这一女性形象代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探讨了卡捷琳娜之死表现出的价值。
-
柳永与“俗词”中歌妓情感分析
-
作者:
张尧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柳永俗词
歌妓
-
描述:
柳永俗词中关于歌妓姓名、歌妓身体、歌妓身份、性爱场景等方面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柳词中的歌妓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不相同。柳永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手笔表现歌妓,这与他和歌妓的密切接触和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从全新角度论证了柳永与歌妓的真正情感和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