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试论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
-
作者:
陈方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国文学
女性文学
白银时代
-
描述:
白银时代俄国文学的兴旺是俄国文化中的奇迹,而这一时期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则是奇迹中的奇迹。本文介绍了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态势,分析了其社会文化原因以及文学自身的原因,并对白银时代女性文学与当时文学流派的关系、白银时代女性文学中两大创作潮流的共存和对比以及白银时代女性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
建立女性的“神话”: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
-
作者:
刘晓文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当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勃朗特
维多利亚时代
人类祖先
艾略特
英国
女性文学
男性
-
描述:
如果说,在人类堕落的神话里,夏娃不仅由于她的过失导致了人类祖先被逐出伊甸乐园而备受谴责,而且被认为生性就低劣于亚当,这不只反映了那一时代男性对女性的看法,也反映了妇女对自身的认识;那么,
-
女性主义批评的经验论
-
作者:
陈晓兰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男性文学
女性批评
女性经验
女作家
女性主义批评
批评者
女性中心批评
女性艺术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的经验论陈晓兰如果说,任何一种文学理论或批评流派都有支撑其存在的“哲学基础”的话,那么,流派纷呈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认识之上的,即承认源于生理和文化性别差异的女性存在、女性经验与男性存在、男性经验的不同。父权制文化为巩固其统治...
-
《胡里汉之女凯瑟琳》与爱尔兰的女性化政治隐喻
-
作者:
陈丽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希林
爱尔兰性
《胡里汉之女凯瑟琳》
叶芝
-
描述:
叶芝的早期剧作《胡里汉之女凯瑟琳》用本土化的女性人物形象喻指爱尔兰。这一政治隐喻手法具有深厚的爱尔兰文学渊源,可以追溯到"阿希林"诗歌传统和"主权女神"神话传说。尽管该剧颇具民族主义色彩,但凯瑟琳的合法配偶身份存在互文性的留白,从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出叶芝作为英-爱知识分子的文化异质性和少数派文化诉求。站在21世纪回顾,该剧对女性化政治隐喻的重新挖掘并没能有效解构英国殖民话语对爱尔兰性的建构。对该剧的现代批评接受反映了20世纪末期以来爱尔兰文化界对多样化、异质化的民族身份认同的追求。
-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朱厄特创作的女性视角
-
作者:
金莉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性视角
女性话语
女权主义
朱厄特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叙述人
枞树
-
描述:
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OrneJewet,1849—1909)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TheCountryofthePointedFirs,1896)是美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美国20世纪初著名女作家威拉·...
-
视线交织的“圆形监狱”:《妻子与女儿》的道德驱魔仪式
-
作者:
陈礼珍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线
身体
《妻子与女儿》
盖斯凯尔夫人
圆形监狱
-
描述:
本文分析盖斯凯尔夫人在《妻子与女儿》中描述的一个道德驱魔仪式,考察哈瑞特小姐如何通过故意将自己和莫莉的身体暴露在公众视线之中,利用公众视线的力量驱除依附在莫莉身上的道德流言的幽灵,恢复她的淑女声誉。《妻子与女儿》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视线交织的"圆形监狱"中,她们的身体几乎成为各种权力的斗争场所,在视线与女性身体之后潜藏着一幅由多重权力构成的冲突图景。本文试图描绘这幅与道德驱魔仪式有关的图景,藉此展示维多利亚女性在触及道德与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情境。
-
“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与“描写女人的方法”:福楼拜与丁玲
-
作者:
钱林森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毛姑娘》
爱玛
莎菲
丁玲
福楼拜
李健吾
女性形象
《包法利夫人》
“自我”意识
存在方式
-
描述:
“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与“描写女人的方法”──福楼拜与丁玲钱林森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问世后,“在文学界如同发生了一场革命”,其内含的“观察与分析的奇异的力量”①不仅打动了西方作家,也打动了东方作家。丁玲便是折服于这种“奇异的力量”的中国作家之一。她...
-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
作者:
佳水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妇女文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托妮·莫里森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国际研讨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由北京大学英语系、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暨天津市文联《文学自由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举办。在这次为期三天的研讨会期间,来自中国、美...
-
“被缚的妻子们”:古希腊文学中女性性格的分离与原型辐射
-
作者:
彭兆荣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价值判断
男性化
原型
发展史
美狄亚
性格
文学个性
女性文学
古希腊文学
-
描述: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女性的文学个性与社会价值判断一开始就是离异的。大致上看,它们主要是倾城倾国的“海伦型”;狂暴残忍的“美狄亚型”和忠贞柔顺的“珀涅罗珀型”。女性文学形象很少有机会被自塑、甚至整合过。这衍化出西方文学女性“性格分离化”和社会价值判断的“男性化指标”定
-
北美华裔女性文学:镜像设置和视觉批判:以刘绮芬、陈迎和林玉玲的作品为例
-
作者:
赵庆庆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女关系
镜像设置
视觉批判
北美华裔女性文学
再度他者化
-
描述:
以刘绮芬(Evelyn Lau)、陈迎(Ying Chen)和林玉玲(Shirley Geok-Lin Lim)为代表的当代北美华裔女作家,以英语或法语为创作语言,借助母女关系的镜像设置,在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视觉批判意识,显示了反男权、反东方主义、反他者化的鲜明立场。但是,北美华裔女作家在借看母亲追求自主性时,内化了西方女权主义的强势话语,将东方女性再度他者化,也暴露了华裔女性写作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