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凄婉、淫邪、高亢凌厉的反抗者
作者: 胡珊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田小娥   《白鹿原》   人物形象  
描述: 本文主要采用了社会——历史分析的方法和文化心理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了《白鹿原》中的田小娥这个凄婉、哀怨而又高亢凌厉的反抗者的形象。 第一章回顾了田小娥短暂的一生,她作为郭举人的妾、作为黑娃的妻、作为复仇的鬼的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从女性的生存命运的角度去理解,田小娥是一个凄苦的具有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分析,田小娥是“白鹿村乃至整个白鹿原上最淫荡的女人。”从女性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挣扎的角度来看,田小娥又是一个高亢凌厉的反抗者的形象。 第三章分析了田小娥形象的文化意义。分别从传统
袁琼琼小说中两性关系研究
作者: 李素祯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聚焦   女性思潮   男尊女卑   女性文学   视角  
描述: 袁瓊瓊成名於八○年代女性思潮蓬勃發展之時,她所書寫的小說,主要以女性自覺為創作小說的基調,尤其靜敏的角色,更是成為女性意識覺醒的先聲;當此之時,社會變遷迅速、經濟飛升,兩性相處出現新的模式,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不斷受到新的考驗,因此研究袁瓊瓊小說中的兩性關係成為筆者所要探究的重點。本論文分為七章來探究:第一章緒論,主要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為何,以及研究範圍和資料處理的方法,再則將研究概況做簡要的說明。第二章探討袁瓊瓊生平及其文學創作背景對其寫作的影響。第三章中介紹袁瓊瓊文學創作淵源及其創作歷程。第四章介紹袁
丁玲和姜敬爱小说的主题意识,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比较
作者: 夏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女性意识   反抗意识   主题意识   人物形象   社会现实  
描述: 丁玲(1904-1986)和姜敬爱(1907-1943)分别是中国和韩国现代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他们都在近现代的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反映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也通过对其各自时代最为切实的问题——人间问题的揭露和阐释形成了两国现代文学的高峰。本身作为女性的她们对女性生活和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在小说中对她们的命运进行集中描写的同时试图为她们指明出路。 丁玲和姜敬爱互相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她们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于人间问题,特别是女性问题进行了集中描述,由此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
奥斯丁小说《劝导》中灰姑娘形象的嬗变
作者: 金丹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劝导》   小说创作   奥斯丁   人物形象  
描述: 所有奥斯丁的六部小说都大致遵循着灰姑娘的情节模式,即关于身处逆境的姑娘最终觅得如意郎君的故事。然而这种章话模式因其老套的情节,单薄的人物形象素来不受批评家的青睐。灰姑娘这一角色更是由于其消极、顺从,被动的性格特点而饱受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抨击,其故事甚至被称为是女性主义的梦魇。 而本文恰恰是以灰姑娘情节为线索分析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在《一间自己的房间》,吴尔芙里描述了奥斯丁所处时代女性作家艰难的创作环境,以及奥斯丁为应对社会习俗与偏见所做的种种努力。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还包括吉尔伯特和古芭在《阁楼上的疯
《嘉莉妹妹》的社会性别解读
作者: 李金凤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奥多.德莱塞   女性气质   《嘉莉妹妹》   社会性别角色   男性气质   女性主义  
描述: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从出版至今,由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为毁誉参半的态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评论家开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评论这部小说。本文主要结合女性主义理论,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观点一社会性别来解读《嘉莉妹妹》。 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嘉莉和赫斯特伍德二人既表现出女性气质又表现出男性气质。嘉莉的女性气质主要表现在被动、顺从等方面。她寄希望于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希望通过男人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她又表现出独立、聪明等男性气质。同样赫斯特伍德既表现出强大、精明
论《老妇谭》中索非亚的身份困惑
作者: 刘丹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索非亚   《老妇谭》   身份困惑   女性主义  
描述: 阿诺德·贝内特(1867-1931)是英国爱德华时期著名的小说家,《老妇谭》是其代表作。1908年《老妇谭》出版后,贝内特就声称“我再也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了”,事实也确实如此,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评论家广泛的关注,给作者带来极大的声誉。可至今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写作技巧以及结构的分析等方面,而对其中所体现的女性身份问题则少有论及。 身份的建立是人类存在的重要环节,每个个体都迫切需要确立自己的身份,以便获得并维持心理上的安全感。女性身份以及女性意识问题一直是女性研究领域的重要
穿过意象的森林-《他们眼望上苍》和《最蓝的眼睛》中的意象对比研究
作者: 朱佳静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象派       房子   意象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先驱、小说家、黑人民间传说收集研究家、人类学家,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活跃分子。《他们眼望上苍》(1937)是她的代表作。托妮•莫瑞森(Toni Morrison, 1931-)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93)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黑人女作家。《最蓝的眼睛》(1970)是她的第一本小说,自问世以来,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黑人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她们
黄真伊和鱼玄机的爱情诗比较研究
作者: 林春颖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观   主题   鱼玄机   黄真伊  
描述: 朝鲜中宗时期的女诗人黄真伊和中国晚唐著名女诗人鱼玄机,均以各自的爱情体验为素材创作了爱情诗歌。通过比较分析她们的诗歌作品,发现两位诗人在肯定自我价值、感受人生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尤其是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对真正爱情的积极追求,将两位诗人的能动意识和自主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虽然有关黄真伊和鱼玄机的研究分别在韩国和中国广泛地进行,但是有关两位女性诗人的爱情诗的比较研究还尚未出现,同时大部分有关鱼玄机的研究都把重点放在她的女性意识的表现上,但只限于短篇的论述,没有专门的研究论文。相反,在韩国
薛绍徽文学创作与晚清思想关系略论
作者: 陈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才女   妇女观   薛绍徽   晚清思想  
描述: 晚清时期的福建才女薛绍徽在当时颇有文名,而现在知者寥寥。她是近代在全国最有文名的闽籍女学士、近代历史上第一位翻译家以及维新时期上海《学报》第一主笔,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薛绍徽
“丽贝卡”归来:浪漫小说范式的经典化
作者: 颜虹芳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浪漫小说范式   女性主体构建关系   丽贝卡   经典   理论小说   重写  
描述: 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通俗小说逐渐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焦点之一。本文分析了经典通俗小说《蝴蝶梦》与其两个重写本——《德温特夫人》、《另一位丽贝卡》。这三个文本继承并颠覆和发展着女性文学传统,不但确保了浪漫小说持久的吸引力,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研究中通俗小说地位上升的事实。 本文还进一步挖掘浪漫小说所包含的政治意义。男女关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以作品包含的性别价值观念为衡量标准,区分女性创作与男性文学则是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理论发展的结果。伊夫·科索夫斯基·塞奇威克(EveKosofsky S
< 1 2 3 ... 189 190 191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