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论《源氏物语》中写实的“真实”文学思潮
-
作者:
李光泽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紫式部
文学思潮
《源氏物语》
写实
-
描述:
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占主流,才女辈出,紫式部更是脱颖而出。她继承前代的传奇物语和歌物语的写实传统,摒弃以往物语只偏重史实描述,而缺乏心理描写的缺陷,注重应用写实的方法对人物心理进行细微描写,从而开辟了物语文学的新天地,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最高峰,奠定了写实的“真实”文学思潮的基础。
-
浅析《荷马史诗》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
-
作者:
余璇
来源:
今日湖北(理论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荷马史诗
女性形象
-
描述: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荷马双重的女性观,而这一女性观又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是分不开的。
-
冰心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
作者:
王智会
来源: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俗女
冰心
女性形象
淑女
-
描述:
现代文学史中,冰心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淑女和俗女的对照,虽泾渭分明,却都基于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对世间百态的洞察。她们殊途同归,奠定了现代意义上女性写作的基础。
-
20世纪末电影中的“性别角色”的置换现象分析
-
作者:
朱凌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秩序
电影
黄蜀芹
钟馗
置换
性别身份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角色
中国女性
-
描述:
人类诞生伊始,就是有性别差异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张岱年先生说:“一阴一阳,继续不绝,这是本然的善。如果不是继续不绝,则事物将皆绝灭,就无善可言了。由一阴一阳之道而形成具体的物,于是有性。”①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不可无也。②然而,在几千年封建男权统治下,男权制度压抑了女性的生命本色,将男性的霸权建立在女性臣服甚至泯灭“个性”的基础上,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花木兰、女驸马、穆桂英等以男性身份站在男性舞台上演绎性别的神话。“花木兰”的神话无疑僭越了性别秩序,这是在中
-
“美”的极致——解读潘向黎的《永远的谢秋娘》
-
作者:
牟令英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谢秋娘
现代色彩
女子
后现代
东方女性
女性形象
宏大叙事
万花筒
叙述
-
描述:
当文坛上一再崇尚宏大叙事时,潘向黎总是悄无声息;当众多作家将笔触伸入历史的沉浮之训、时代的风云变幻、男女的情爱追逐、现代与后现代的万花筒之中时,潘向黎也总是端坐在室内的一隅,观
-
家庭观念的凤凰涅槃
-
作者:
裴艳艳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科学合理
男性形象
等级制
社会文化
阐释学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家庭观念
文学文本
-
描述:
别的人,而性别在绵延几千年的父权等级制社会里,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社会文化性别观念
-
丰肥唐朝人
-
作者:
王彬
来源:
健康必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绘画
艺术作品
唐朝
自信
审美取向
陶俑
女性形象
雕塑
历史研究
-
描述: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
由自选集《★迌》综观李永平书写之特色
-
作者:
陈虹霖
来源:
问学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镜头定镜式书写
原乡情怀
女性形象
说故事的人
-
描述:
身为马华文学重要指标之一的李永平,於二○○三年出版了自选集《 迌》,收录自一九八六年至二○○二年的作品,展现李永平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形成作家的创作脉络。本论文即依据此自选集进行李永平作品批评之论述。
依据此自选集可归纳出三个李永平书写的特色:一、在李永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象徵。其小说中的女性可约略分为三类:拉子妇、华人母亲和华人女性。这三类女性的身上分别背负着不同的问题和精神。二、擅於利用摄影技巧营造小说疏离感。三、小说中处处可见李永平的浪子形象,而不断行旅的结果就形成了他特有的原乡
-
探春的“开源”“节流”观
-
作者:
卢孟夏
来源:
中国金融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红楼梦》
理财思想
开源
女性形象
曹雪芹
探春
节流
-
描述:
"才自精明志自高"是曹雪芹对笔下人物探春的高度概括和评价。而探春,这一《红楼梦》中志存高远、善于理财的女性形象,也得到了很多读者
-
论《水浒传》中的婆惜之死
-
作者:
秦军荣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男主人公
作者
男子
阎婆惜
修辞学
女性形象
男人
女性主义
宋江
-
描述:
《水浒传》里,很多女性都是作者预先设定的陪衬符码,是一种从属意义上的修辞学,"她们的存在旨在烘托男主人公的‘真正的男子汉’的形象,即所谓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