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性别视野中的古代文君相如戏
作者: 张海霞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卓文君   司马相如   私奔  
描述: 文君私奔相如的故事自《史记》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古典戏曲中一个重要的母题,元明清三代,以此为题材的戏曲可谓蔚为大观。然而戏曲界却从来不曾有学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可算作这篇论文的创新之处。 但文君相如戏的整体艺术水平并不高,因而选择一个合适的解剖点至关重要。笔者选择了性别理论作为自己的主要理论工具,并在第一部分前言中论证了用性别理论研究古典戏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必要性可以从女性主义批判的重要性、中国几千年男权文化传统以及古典戏曲性别研究现状中看出。而利用性别理论研究古典戏曲的可行性则是整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
作者: 朴松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聊斋志异   叙事   题材   人物形象   唐传奇  
描述: 论文旨在研究与探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间的相似与差异,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从而明确二者的艺术特色及它们在中国小说史的地位。 论文主体框架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题材的比较。首先对唐传奇、《聊斋志异》中相似相同的题材作了统计,然后进一步分析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二者的表现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第二部分是人物形象比较。首先将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共同塑造的人物形象作了说明,阐述了二者共同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共性,然后指出共性中所包含的差异性。其中着重阐述了女性形象,因为这是二者中都着重塑造描绘的。第三部
元杂剧搽旦脚色研究
作者: 王天婵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表演特征   戏剧功能   搽旦脚色   文化意蕴  
描述: 搽旦脚色主要扮演性格恶毒、乖戾、淫荡、滑稽的女性。在元杂剧中为不司唱的次要脚色,但却有着重要的戏剧功能。对于调节舞台气氛,映衬主要角色,激化戏剧冲突,维系和推动剧情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搽旦脚色的出现与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时代的特殊性分不开,是戏曲脚色不断丰富、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纷纭繁复的市井生活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搽旦脚色主要以科诨组场,其舞台表演主要表现出刁钻、凶悍、泼辣、诙谐、风趣的特征。自炫为美、自我揭丑、自我贬抑的现象在搽旦脚色的表演中最为普遍,以此来揭示丑的本质,从而揭示生活的底蕴,使
词笔潇洒铸真情,偶来诗化开新境——论欧阳修词的真情流露与诗化倾向
作者: 刘月恒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化倾向   风格的多样   真情流露   语言的多元   题材的开拓  
描述: 欧阳修是宋代的全才作家,无论诗、文、词、赋,都是一代名手。他成功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宋代文学的新体制、新格调。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以文章为主,诗歌为文章之“余事”,而词又被视为诗歌之余事。虽然如此,欧阳修在宋初词坛上,仍不失为大家,欧词的影响也绝不在欧诗之下。 在欧阳修的词中,有半数以上是用来写男女恋情相思的,这与他平日里论政议道、忧国爱民的诗文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协调。要客观、公允地认识这种现象,除了要结合当时的文学观念、社会风气,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中考察外,也要结合欧阳修的个性品格
元代婚恋杂剧中雅与俗的纠缠
作者: 李亚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雅俗   元杂剧   婚恋剧   纠缠  
描述: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歧视和文人歧视的政策,许多汉族文人沉抑下僚,投身俗文学——杂剧的创作。他们一改传统知识分子俯视众生的视角,开始用一副新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在作品中揭示了女性特有的魅力,赋予婚恋杂剧别样的内涵。 但落魄文人首先还是一个文人,还是一名正统儒生,儒家沉厚的历史浸染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终归还是文人士大夫式的。正统的雅正观念并未从此烟消云散。有元一代的婚恋杂剧表明:他们虽对下层市民的思想生活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深刻表现,但又始终没有忘怀传统知识分子
走进“红楼”,感受“孤独”——《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研究
作者: 于丽莎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典名著   《红楼梦》   《百年孤独》   现实主义文学  
描述: 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已是勿庸置疑,而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的《百年孤独》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亦足以证明其伟大的文学成就。这是两部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亦不相同的伟大作品,但它们对于社会、命运、人性的关注以及所采用的某些手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试图从叙事的时空建构、现实与虚幻、命定思想和预言现象、女性形象和情爱描写等几个方面将这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意欲通过一种平行研究,为《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
《聊斋志异》中男性形象群体研究
作者: 刘莉萍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聊斋志异   共性与个性   群体研究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人数众多,成员复杂,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较之女性形象更具有深刻性、典型性。本文分为六个章节,从《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与蒲松龄的爱憎观、值得赞美称颂的男性形象、应被讽刺批判的男性形象、令人同情怜悯的男性形象和褒贬态度难定的男性形象、男性形象的的文学价值等几个方面对男性形象群体展开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总结了男性形象的创作来源、蒲松龄对男性形象的爱憎观与表达方式、男性形象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的价值。特别是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褒贬态度,对《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分类总结剖析,指
乌托邦神话与大跃进时期的新闻摄影
作者: 雷淑叶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民公社   新闻摄影   真实性   乌托邦   人民画报   大跃进  
描述: 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 分析大跃进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文艺思想准则对新闻摄影的影响,以及因此影响所形成的新闻摄影的支配性范式;2、分析新闻摄影如何再现“人民公社”和“集体劳动”,用视觉艺术
在差异的世界中重构黑人文化身份:解读解构主义者托妮·莫里森
作者: 王玉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文化身份   美国黑人   差异  
描述: 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迄今已经创作了八部小说,其中的每一部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动人心弦。凭借诗化的语言,对神话传说的奇妙运用,以及不落俗套的叙述结构,托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世界里着重表现了黑人受压制的事实,美国社会中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对黑人造成的情感伤害和严重的社会后果,以及黑人在由白人文化价值观所统治的社会里寻求自我身份时所面临的困难。她不懈的文学创作及其本人对美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敏锐洞察力已引起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已出现大量有关她的文章和专著。本论文基于这些已有的科
安娜与斯佳丽形象审美共性比较研究
作者: 张绍九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斯佳丽·奥哈拉   审美共性   安娜·卡列尼娜   比较文学   人物形象  
描述: 典型理论是复杂的理论问题,在诸多理解中,对典型具有独特审美价值这一特点的意见则较为一致。本论文在此把典型视为一种开放式和动态的概念,以母题分析方法、原型分析方法、心理学欲求分析方法和悲剧情绪理论作为典型分析方法的子部分,从典型的共时性、历史根源性、超时空性几个方面对安娜和斯佳丽形象作立体观照,突破共性与个性的平面思维方式,意在从整体的角度全方位阐释典型的共通的审美价值内涵和理解其审美魅力生成规律。 安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斯佳丽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
< 1 2 3 ... 162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