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艺谋巩俐合论
-
作者:
颜纯钧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高粱》
个人关系
性格演员
张艺谋
《霸王别姬》
女演员
影片
女性形象
艺术个性
打官司
-
描述:
张艺谋巩俐合论颜纯钧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电影的导演中心制,培养起男导演和女演员之间潜在的微妙关系。“潜在”意味着只是一种可能;而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有赖于一系列条件。但毕竟,在电影史上,这种微妙关系的建立已不再是个别的例子。它徘徊于艺术与人生之间,因...
-
上海梦寻:奇观与焦灼
-
作者:
陈惠芬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观
时代
跨国资本
张艺谋
陈逸飞
西方世界
三十年代
四十年代
旧上海
女性形象
-
描述:
曾几何时,“怀旧”成了我们社会的时尚之一——在当今这样一个凡事信奉“向前看”和“向钱看”的时代,居然会有后视的可能,会生出“话说当年”的“闲情逸致”,这似乎是不可理喻的,然而却是真实的。从风靡一时的《渴望》到满街传唱的《小芳》,从年代模糊的历史故事到现实中此起彼伏、名目繁多的各色聚会——老同学、老战友、“插兄”、“铁
-
渐入佳境——报纸近期妇女宣传一瞥
-
作者:
谢丽华
冯媛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当代中国妇女
社会新闻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
知识女性
解放日报
女性形象
文汇报
新闻工作者协会
-
描述:
1995年的中国,妇女备受关注。这里,我们就几家全国发行的大报上的妇女宣传作一概述。 有意识地集中反映当代中国妇女的状况。光明日报今年将它每月两期的“知识女性”专版改版为“妇女世界”,拓宽了报道面
-
性别角色的盲区
-
作者:
孙绍先
来源:
社会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社会
生理条件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文学
生理性别
女性角色
性别分工
中国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文化性
-
描述:
人们在考虑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时,往往把人的生理性别与文化性别混为一谈,以为人的文化性别现象是自然地附着在生理性别基础之上。其实,文化性别与生理性别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在性别歧视严重的时代,文化性别基本上是由文化教条——法律的和习俗的构成的(参阅拙著《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例如“三从四德”。 人的生理性别是基本恒定的,人类学家证实,人的遗传特征的明显改变;大约需要5万年的时间;而人的文化性别则依时代与民族的不同相距甚远。显而易见,今天的中国女性形象,与100年前相比,共同之处很少。变
-
试论张爱玲中篇小说中的女性典型形象
-
作者:
聂桂兰
来源:
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金钱观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独特光彩。其方式之一是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同样是写女性一生摆脱不了的情和爱,却把她们紧紧地镶嵌在人情世故和社会风俗这一大柜架中去描绘。有悠悠的情,绵绵的爱,更多的还是普通生命本身负载着的深刻的人性内容。
-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七) 迈向心灵自由的足迹——璩秀秀形象所包涵的新的人学价值
-
作者:
郑苏淮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超越性
心灵自由
快乐论
《崔待诏生死冤家》
快乐主义
人学价值
璩秀秀
女性形象
市民阶层
-
描述:
宋元话本中有一篇《碾玉观音》,其中的女主人公璩秀秀,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虽然产生于古代,却包涵有近代人学因素在内,在中国文学史中树起了一座人学思想的丰碑。因此,璩秀秀是值得认真而深入研究的一个艺术形象。 (一) 《碾玉观音》见于《京本通俗小说》。明代冯梦龙将其收入《警世通言》一书中,改题为《崔待诏生死冤家》,并注明是“宋人小说”。可见此小说是宋代作品无疑。一般文学史家亦列入宋代文学加以叙述。 《碾玉观音》写一个装裱古今书画的手工业者的女儿璩秀秀,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被迫卖给咸安郡王,在王府内做为
-
《陌上桑》与壮族民间故事《刘三姐》之比较
-
作者:
杨宁宁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三姐
壮族民间故事
审美心理定势
民族性格
《陌上桑》
壮族妇女
伦理道德
壮族地区
地理环境
罗敷
-
描述:
在汉族文学史上,有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罗敷。在壮族地区近千年来,人们也传颂着一个非凡的名字——刘三姐。
-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九) 黄莲苦海乐逍遥——论《老残游记》中逸云的分裂人格
-
作者:
郑苏淮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斗姥官
佛教
逸云
分裂人格
-
描述:
逸云是《老残游记》中一个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她生活在近代社会,精神却停留在古代,体现了古代与近代相混杂的人格分裂的特征。她虽是尼姑,却被生活赋予了招待员、陪酒女郎和歌女的角色。她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清醒而又灵活的头脑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时代的矛盾、社会的苦难及其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找不到社会出路,是产生逸云人格分裂特征的根本原因。
-
新时期文学中知识女性的困境
-
作者:
郭银星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平
年代
高潮
形象创作
新时期文学
时间概念
困境
知识女性形象
成就
文学知识
-
描述:
新时期文学,有着很明确的时间概念,包括着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十余年间的文学实绩。在新时期文学高潮迭起的时期,文学知识女性的形象创作和对于知识女性形象的理论研究也曾经高潮迭起,并且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重要景观和水平标志。
-
全面认识中国女性形象
-
作者:
刘海燕
来源:
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妇女
中国妇女形象
社会权利
知识妇女
地域特点
全面认识
中国女性形象
农村妇女
职业性质
职业认同
-
描述:
根据中国妇女的现状,以职业性质和地域特点,可将中国妇女形象分为三种类型: 农村妇女形象——由贫困、愚昧向小康、自省发展 长期以来,占中国妇女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她们在法律上享有和男子一样、和城镇妇女同等的社会权利,但受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的限制,没有真正享受到这份权利,谈不上什么自我和个人价值的充
<
1
2
3
...
15
16
17
...
81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