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女性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叙事”:以赛珍珠、张爱玲为例
-
作者:
晏亮
来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日常生活叙事
女性文学
赛珍珠
-
描述:
作为20世纪前期以描写中国题材为主的重要女性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和20世纪中国传奇作家张爱玲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高度敏感。当宏伟叙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时,赛珍珠、张爱玲却不约而同地转向边缘化的日常生活叙事。她们的创作实践不仅仅延续了中国传统小说具有重视现实生活、重视日常生活叙事的文学传统,成功开拓了一个女性写作的新空间,而且对于充斥着私人化写作和欲望书写的当代文坛,无疑也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女性主义文学
-
作者:
段平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女权主义
-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迅速地在中国崛起,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90年代以来人文学科最热门的课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与女性主义文学之间关系的探讨,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女性主义文学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继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女性文学的共同发展。
-
文化之别—巴尔蒂斯与伊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
作者:
高顺安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文化
油画文化现象
视角
女性形象
差异性
-
描述:
本文从油画文化现象角度分析巴尔蒂斯与伊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第一章对其研究的目的、特色、相关概念等作了阐释,第二章对文化之别作简要分析,目的是对两者所处的时代艺术背景做交代,而转入第三章,分析两者作品的绘画语言,也是为两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作铺垫,从而更好的为第四章分析出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差异性;即在东西方油画文化现象角度为前提下进行论述,并针对巴尔蒂斯在西方当代艺术的浪潮中,始终操守自己的艺术精神家园这一独特的油画文化现象,与当下伊慧为代表的80后画家在艺术市场的兴起,反映出的一系列艺术问题的这一当
-
建国后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张旭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海报
政治文化
消费文化
传播仪式观
内容分析
-
描述:
中国电影1905年诞生,发展到今天已有百年的历史,尽管在百年中历经了太多的风雨、太多的坎坷,但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仍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而电影海报则以精湛的宣传力度,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现了电影的无穷魅力,本文重点关注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在艺术设计、颜色选用、潮流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本文的重点之一就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探讨女性形象所形成的历史与文化的根源。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中国电影老海报》中抽
-
老舍《骆驼祥子》和蔡万植《浊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孙晓丽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骆驼样子
小福子
浊流
初凤
-
描述:
中韩两国从古代开始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频繁地交流,特别是文学方面,韩国更是受到中国巨大的影响。到了近代,这种影响明显减少,中韩文学不再是单纯的影响关系,而是平行关系。同处在近代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两国的文化作品虽然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但在许多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老舍和蔡万植分别是对19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文学有很大贡献的代表作家,本文通过他们的作品《骆驼祥子》和《浊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比较,以此了解当时中韩两国女性悲惨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探索老舍与蔡万植的女性观。通过对作品中代表人物小福子和初凤
-
《百年孤独》与《幽灵之家》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
作者:
万洁华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莎贝尔·阿连德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女性主义
《幽灵之家》
-
描述:
作为拉美“文学爆炸”代表作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了这块曾经被人遗忘的土地。《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年,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问世,并马上被世人冠上了抄袭《百年孤独》的恶名。仔细阅读过作品的读者都会发现,虽然两部小说都讲述了拉美家族的衰落,人物形象都鲜明生动,也都充满了拉美的神秘气息。可当我们在阅读《幽灵之家》之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女性主义气息。阿连德作为一个女性主义作家,从家庭、爱情、事业、社会等多方面为我们呈现了拉美现代女性的全貌。尽管马尔克
-
上海早期流行歌曲的女性主题(1927-1949)
-
作者:
李琼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早期流行歌曲
女性主题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大众的心声,便被一种更易普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新的文艺形式:流行歌曲,反映并记录了下来。时光流转,这些作品历经了八十多年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不仅没有香消玉殒,而且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行在21世纪,这足以证明,早期流行歌曲所蕴含的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打开音响,当一首首充满独特韵味的女声飘荡在耳畔,言说着自我,诉说着苦痛,倾诉着欢欣时,与近现代都市女性共同演进的城市流行歌曲,在豁然间向我们洞开了一扇,可以近距离观望、揣摩、理解,那个时代、那个文化时空下的新女性心扉的窗。在这
-
《红楼梦》译本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杨译本和霍译本的对比研究
-
作者:
王旭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霍克斯
《红楼梦》
杨宪益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
描述:
长期以来,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史中,翻译与译者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地位。人们认为对目标文本的忠实是译者的宗旨所在,译者必须在语言学层面上重现源语文本的意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引向了文化研究的领域内,因而译者的显性与主体性逐渐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之内,在翻译研究中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研究翻译的本质与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角度。女性主义译者认为源语的意义是多个层次的,因此译者能够重写原文,而且对原文任何形式的重写都是合理的,都可成其为翻译。此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通常提倡
-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女强男弱”现象研究
-
作者:
刘瑞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现象成因
才子佳人小说
女强男弱
-
描述:
男性强势的一面。本文通过对佳人形象、丫鬟形象与才子形象、“拨乱小人”形象的比较分析,发现这种“女强男弱”现象已成为突出的文化与文学现象,也突出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等。 本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佳人形象与才子形象的强弱对比。本章主要从佳人文才、处理生活中所遇到困难表现出的智慧、胆识,以及在
-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人物形象
-
作者:
刘娟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独立
自我
自由
追求者
人物形象
-
描述:
约翰·福尔斯(1926—2005),是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重要小说家之一,1969年发表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荣获了W·H·史密斯文学奖,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因其主题的新颖和叙述技巧的创新和试验性而备受文学评论界的好评。尤其是作品中对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彻底颠覆了维多利亚时期传统的女性形象,人物个性鲜明,实为描述英语女性觉醒和发展的佳作。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者约翰·福尔斯和他的文学成就,阐述了作者在世界文坛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国内外此作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一章,通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