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现代意识审视下的自由追求与困惑
作者: 孙春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本篇文章从中国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独立自由过程中的生存体验的角度出发,对第一个十年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自由追求、生存形态、人生实质等进行了全面论述。首先是序言,说明写作意图,论文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论述了在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下中国知识女性冲出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争取独立自由的艰难而又大胆的出走行程,这一部分主要以四种叙事模式对“出走”这一情节进行归纳总结,尽量概括出知识女性的出走的全部风貌;第二个部分论述了知识女性出走之后现实的人生处境,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女性在两种文化夹缝中间尴尬的边
《紫色》主人公寻求自我过程的心理变化分析
作者: 李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心理变化   《紫色》   寻求自我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最著名的黑人妇女作家之一。沃克因其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1982)获得了普利策奖而闻名遐迩。她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地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平等和精神再生而进行的斗争。对沃克而言,黑人妇女是希望和再生的象征。作者通过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强调妇女团结起来同消极的社会机制作斗争的重要性。沃克继承和发展了美国黑人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吸取了现代美国小说创作的各种表现手法,使《紫色》集美国南方文学,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之所长,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使《紫色》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
从沉默到反抗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特的华裔文化   文化冲突   寻找自我   回应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于1976年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勇士》。作品以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孩的视角展现了第二代华裔青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白人
特瑞·麦克米兰的小说《妈妈》中的黑人母亲形象分析
作者: 孙念慈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瑞·麦克米兰   嬗变   黑人母亲形象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用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丰富了黑人女性文学并奠定了黑人女性文学的传统。特瑞·麦克米兰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既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有契合时代特色的发展和个人经历的累积。本文以特瑞·麦克米兰的《妈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黑人母亲形象的分析,揭示麦克米兰对黑人女性文学母亲形象的传统继承和发展,并分析母亲形象新特点产生的原因。本文由五个部分
嬗变·发展—特瑞·麦克米兰作品的主题研究
作者: 李敏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瑞·麦克米兰   主题   嬗变   发展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在其艰难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用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丰富了黑人女性文学并奠定了黑人女性文学的传统。特瑞·麦克米兰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美国新锐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既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有契合时代特色的发展和个人经历的累积。本文以特瑞·麦克米兰的三部作品:《妈妈》、《等待长吁一口气》和《斯黛拉如何恢复最佳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部作品的主题,揭示麦克米兰对黑人女性文学主题传统的
爱与婚姻的政治——特里·麦克米兰《等待梦醒时分》中婚恋关系主题的分析
作者: 邵婉悦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里·麦克米兰   爱情与婚姻   黑人女性气质  
描述: 众所周知,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整个美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自1746年露西·特里创作其第一首诗起,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发展到如今这般蓬勃繁荣的场面。在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如乔治亚·道格拉斯·约翰逊、佐拉·尼尔·赫斯顿、弗朗西斯·哈勃、托尼·莫里森及爱丽丝·沃克等著名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和社会阶级等方面所遭受的压迫,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几部着重描写中产阶级黑人妇女生活状况的小说问世并广受好评。这些小说使它们的作者一举成为
论拜厄特《占有》的多重主题分析
作者: 孙军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爱情   身份认证  
描述: 小说家A..S拜厄特是英国文坛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当今英国社会很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A.S.拜厄特十分关注西方女性历史,对妇女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占有》是A.S.拜厄特的代表作,小说一经发表在文学界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于1990年荣获布克奖,在英国文坛占据一席位置。小说横跨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和二十世纪,其中的人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书中拜厄特对女性生存现状,爱情和婚姻进行了解析。《占有》在西方文学届很受欢迎。A.S.拜厄特是继乔治.艾略特之后的另一位能洞悉人类奥秘的极具智慧的女作家。本文
权力与妥协
作者: 王晓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群体   性爱   符号矩阵   家庭  
描述: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乔治•艾略特被认为代表了一个世纪的声音,但对于这个声音所揭示的内容,批评家们并没有一致的见解,其中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就是她在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及反映出其本人的矛盾态度。艾略特的作品描写了父权制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向父权文化提出了质疑。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敏感与智慧通常使她们能够意识到男权制的压迫与不公,但在摆脱受害者地位时,她们的反抗与主流社会意识的撞击往往给她们带来道德上的困惑,使之最终放弃抗争。在处理女性人物时,艾略特的作品比同时代其他作家更体现出矛盾与困惑,具有自传色彩的小
珍妮的个性化进程:用荣格原型理论分析《他们眼望上苍》
作者: 任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格面具   原型   阿尼姆斯   个性化   他们眼望上苍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是非裔美国文学重要的女性作家。她是小说家、民俗学家、剧作家和人类学家。她被认为是黑人女性文学之母。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及其他黑人女作家都受到她的影响。她的作品体现了黑人女性的觉醒,被看作是黑人女性文学的里程碑。《他们眼望上苍》(1937)被认为是佐拉·尼尔·赫斯顿最优秀的作品。1937年这部作品刚发表时,并未受到今天的这种关注。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佐拉·尼尔·赫斯顿以及她的作品获得了人们的重新发掘和评价,关于赫斯顿和
用爱点燃往事
作者: 郝超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海音   漂泊者   人文关怀   视角   女性  
描述: 林海音作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鼻祖,以其清澈温婉的笔触、博爱豁达的襟怀,从尊重生命、合乎女性的角度回首悠悠往事。她以“乡愁”为底色,以“故园”为场景,一方面以游子的身份执着于追怀故乡故人,一方面以女性的身份揣摩女性心理,书写女性的婚姻生活。她以温情回忆往事,以博爱关怀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每一个受难的肉体,每一个走向终极的生命。本文欲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内容,揭示林海音作品中渗透出来的人文关怀,并进一步分析作家书写人文关怀的体察视角,从而挖掘这种人文关怀产生的精神根源。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人文关怀的述
< 1 2 3 ... 14 15 16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