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漂泊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用爱点燃往事
-
作者:
郝超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海音
漂泊者
人文关怀
视角
女性
-
描述:
林海音作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鼻祖,以其清澈温婉的笔触、博爱豁达的襟怀,从尊重生命、合乎女性的角度回首悠悠往事。她以“乡愁”为底色,以“故园”为场景,一方面以游子的身份执着于追怀故乡故人,一方面以女性的身份揣摩女性心理,书写女性的婚姻生活。她以温情回忆往事,以博爱关怀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每一个受难的肉体,每一个走向终极的生命。本文欲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内容,揭示林海音作品中渗透出来的人文关怀,并进一步分析作家书写人文关怀的体察视角,从而挖掘这种人文关怀产生的精神根源。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人文关怀的述
-
大风雨中的漂泊者:从1942年的“三八节有感”说起
-
作者:
冷嘉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风雨
妇女问题
漂泊者
延安时期
妇女解放
丁玲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民族国家
-
描述: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是解放区文学史上极富争议的文本。它发表于1942年,当时延安的性别/个人叙事几乎毫无例外地统摄于抗日救国的宏大目标。但丁玲的"有感"却偏离上述思路,在一片"抗战建国"的大话声中,她关注女性日常经验,并暗示革命和民族国家的价值目标未能在女性日常生活领域得到验证。丁玲的言论给她招来阵营内部的激烈批评,又被不少研究者推为以女性主义视角反威权体制的典型文本。可除此之外,在这篇短小的杂文中还包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结合丁玲的早期创作和中国现代历史中的若干重要主题,本文试图以此探究现代中国关于女
-
《虚假的事实》中的女性自我的发现
-
作者:
张璐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人
阿瑟
漂泊者
霍米·巴巴
第三空间
印度历史
印度国大党
耶谢巴尔
被殖民者
自我发现
-
描述:
耶谢巴尔在《虚假的事实》①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印度历史社会的进程,作品展现了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印度女性的自我发现的艰辛历程,不仅是外在的地位的提升,还有内在精神上的觉醒。作者通过达拉这一美好的女性形象寄托了自己对于祖国文明进步、发展的愿望。一、家庭里的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