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市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首席执行官   非处方药   公司   药物   单药治疗   新适应证   癫痛   女性   男性骨质疏松症  
描述: 美国FDA批准紧急避孕药Plan B的OTC销售美国FDA8月24日宣布,成年女性目前无需处方就可获得称为“Plan B”(亦称为“事后避孕丸”)的紧急避孕药。FDA说,Barr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Plan B必须在药店出售。女性必须提供她们至少为18岁的证明才能购买这种紧急避孕药,较年轻的女性仍然需要医生的医嘱。FDA在一项声明中说,当按照说明书使用时,Plan B可有效和安全地预防妊娠。在性交72小时内服用时,2粒Plan B药片可防止妊娠。支持者和反对者就Plan B对流产率和青少
欲望和伤痛的张扬
作者: 骆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同危机   欲望   同一性   女权主义   书写   林白   世纪初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埃里克森  
描述: 在20世纪纷繁绚烂的文学画廊中,女性主义书写一直是一幅引人注目而又耐人寻味的画卷,被冠之以“个人体验”、“私小说”等等莫衷一是的称谓,女性也因此由文学的客体(事物)进入了主体(身体),并迅速缩短了人类艺术与语言探索的路径,“艺术家光辉思想的最好部分,仅仅被他在肉体存在的奥秘中所捕获,从而向我们的眼和心传达词语不能传达的某种无价的真实方面的表意符号。”(马利坦)萨冈和林白是置身于女性审美生活中的两朵色泽缤纷的玫瑰,她们虽然诞生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语境之中,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条青春———欲望———伤痛的写作路
超越性别,重塑民族历史——评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
作者: 方红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园》   托妮·莫里森   《宠儿》   《爵士乐》   黑人社区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族历史。莫里森以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内涵的“爱”的追求为主线,以黑人群体为主角,对白人的官方历史进行解构和颠覆。在重述黑人历史的同时,莫里森也开始对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历史”三部曲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喷薄而出 气壮山河——秋瑾诗词艺术风格探赏
作者: 贾庆成   来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豪放   艺术风格   诗词   秋瑾   雄浑  
描述: 秋瑾不仅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而且是风格独具的诗词家。秋瑾的诗词创作以东渡日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内容和主题上看,秋瑾的诗词始终以表现男女平权思想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怀为主旋律。从艺术风格上看,秋瑾诗词雄浑刚健、遒劲豪放,一洗传统女性文学的脂粉之气,而多击节铿锵的时代之音。为抒发抱负和高涨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秋瑾诗词常常运用浪漫主义表现形式和夸张的艺术手法,造成一股喷薄而出、气壮山河的气势,从其诗词中凸的是一个独立风云的女英雄形象
“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 高承新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   苏童小说   熟悉   人物形象  
描述: 苏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总是在文坛引起较大的反响。本文以苏童的“三大人物系列”(顽童、逃亡者、红粉女子)为例,通过文本细读与详细的对比揭示“香椿树街系列”作品着重刻画置身于“审父话语”下“顽童”们的成长之痛;指出“枫杨树故乡系列”中的逃亡者始终处于“还乡意识”的主导之下以及“红粉系列小说的女性人物不时闪现难能可贵的“女性意识”的深层意蕴,得出这三大类人物形象给读者以“既熟悉又陌生”的审美感受的结论,并扼要分析其原因。本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分析“审父话语”下的顽童形象,主要从
社会性别视野中的《人民日报》1950—2004“三八节”文字报道分析
作者: 吕海燕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人民日报》   女性形象  
描述: 社会性别论认为,两性除生物学意义外的差异均是由社会文化塑造成的,强调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由社会文化所规范,是可以改变的。故传播学者们将社会性别理论引入传播领域,审视媒介内容,对媒介中描述性别形象的内容尤为关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我国传播学界在媒介与性别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对55年来(1950年-2004年)3月8日这一天《人民日报》中与“三八”妇女节相关的文字报道进行分析。文章首先概况性地考查了“三八”报道的文体类型、内容主题、主体身份以及头版
托尼·莫里森创作主题研究
作者: 吴敬辉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种族苦难   自我身份   创作主题   黑人文学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世界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于一九九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笔者认为她能够问鼎世界文学的最高桂冠跟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分不开的。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莫里森自觉地将非洲裔美国黑人过去和现在的生存境遇融入文本,以期展现被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扭曲、异化的黑人的生活。不仅如此,莫里森还力图通过文学话语修正历史记忆,治愈黑人民族的心灵创伤,并呼吁黑人民众寻求失去的文化之根,重建民族意识。 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对莫里森创作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成长小说的典范:的体裁分析
作者: 刘喜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典范   体裁分析   成长小说   棕色砖房   棕色姑娘   波·马歇尔  
描述: 年代末期,美国评论界很少有人去关注边缘社会年轻人的成长问题。《棕色姑娘,棕色砖房》引起美国评论界的关注,是在1981年权出版社再版了这部小说之后。从此社会各界对这本小说的反响大大超过了前20年。波
顿河之花
作者: 赵静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超越   人道主义   女权主义   抗争  
描述: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1905—1984年)是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之一。2005年是肖洛霍夫诞辰100周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定,2005年被命名为“肖洛霍夫年”。在纪念肖洛霍夫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他的作品,深入、认真、全面地研究他的创作,给予客观而正确的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苏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中苏的作家和文学作品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肖洛霍夫笔下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批评在国内还少有人问津,本文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论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肖洛霍夫塑造的女性群像美学价值的探讨和挖掘,从而有助于对
东方“恶之花”
作者: 张国玲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叙事   “恶女人”形象   审美文化意义   本质与价值阐释  
描述: 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结合叙事学“故事”、“话语”两个概念,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性别叙事中典型“恶女人”形象,作一些比较、梳理与研究,以期达到对人物形象内蕴,及文本中的性别内涵有更明晰的把握,并在文化意义上展望两性和谐诗性文化构建的理想境界。本文分五个部分: 一、引言: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明确“恶”并非人的性格缺陷,而是一种人性的基本事实,交待本文写作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三、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根据这些女性形象某一侧面的突出程度分为悍妇型、祸水型、堕落型和恶母型四个类型。然后主
< 1 2 3 ... 144 145 146 ...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