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光辉与艰难
作者: 蔡莉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母女关系   黑人社区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迄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从1970年发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到2003年出版《爱》,她共发表了8部长篇小说。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女性,其中半数以上是母亲,或者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小说以一贯之的主题之一。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论文从妇女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对莫里森的三部作品即1973年的《秀拉》,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和1987年的《爱娃》中的母女关系进行了探讨。莫里森的小说所观察和描绘的世界似乎只是一个黑人妇女的世界,却是种族、性别、阶级等政
超越性别,重塑民族历史——评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
作者: 方红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园》   托妮·莫里森   《宠儿》   《爵士乐》   黑人社区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族历史。莫里森以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内涵的“爱”的追求为主线,以黑人群体为主角,对白人的官方历史进行解构和颠覆。在重述黑人历史的同时,莫里森也开始对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历史”三部曲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光辉与艰难——论莫里森小说中的母女关系
作者: 蔡莉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爱娃》   母女关系   《最蓝的眼睛》   黑人社区   莫里森小说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迄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从1970年发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到2003年出版《爱》,她共发表了8部长篇小说。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女性,其中半数以上是母亲,或者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小说以一贯之的主题之一。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论文从妇女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对莫里森的三部作品即1973年的《秀拉》,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和1987年的《爱娃》中的母女关系进行了探讨。莫里森的小说所观察和描绘的世界似乎只是一个黑人妇女的世界,却是种族、性别、阶级等政
《宠儿》的神话原型解读
作者: 邢天殊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原型   神话原型   《宠儿》   黑人社区   莫里森   身份认同   价值认同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黑人女性作家,她以其对美国黑人妇女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描写而蜚声世界文坛,也为女性写作立下了一座丰碑。《宠儿》是莫里森最优秀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莫里森扎根于美国黑人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用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赋予人物以神话原型的象征意义。莫里森专注于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细腻地展现了黑人女性痛苦扭曲的心灵世界,并由此开掘其作品主题。 本文以《宠儿》的创作美学研究为基点,通过对神话原型的深入阐释,探寻黑人母女关系的内核、黑人女性的文化传承脉络;
在密西西比州长大成人
作者: 王家湘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丝   黑人女子   密西西比州   白人   高尚的人   黑人男子   白种女人   黑人社区   妇女组织   假装不知道  
描述: 在密西西比州长大成人[美国]安·穆迪王家湘译美国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积极分子、黑人女子安·穆迪二十八岁时出版了自传《在密西西比州长大成人》。1940年出生的穆迪成长的年代正是美国南部对黑人的暴力不断升级的时候,她上高中时在密西西比州的另一个城市发生了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