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野中的《人民日报》1950—2004“三八节”文字报道分析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6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吕海燕
【摘要】社会性别论认为,两性除生物学意义外的差异均是由社会文化塑造成的,强调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由社会文化所规范,是可以改变的。故传播学者们将社会性别理论引入传播领域,审视媒介内容,对媒介中描述性别形象的内容尤为关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我国传播学界在媒介与性别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对55年来(1950年-2004年)3月8日这一天《人民日报》中与“三八”妇女节相关的文字报道进行分析。文章首先概况性地考查了“三八”报道的文体类型、内容主题、主体身份以及头版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年度】2006
【导师姓名】徐敏
【分类号】G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人民日报》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作者:姚鹭鹭 年份:2007
- 2、′95世妇会后《人民日报》女性报道研究 作者:林小平 年份:2008
- 3、中美报纸专题报道中女性形象的跨文化解读 作者:吴越民 年份:2016
- 4、女性形象的塑造与主体身份的建构——《人民日报》1949年至1978年女性新闻分析 作者:戴蓓芬 年份:2017
- 5、《人民日报》(2001-2015)话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张娜 年份:2017
- 6、性别与传播:网络媒体中“被看”的女性形象 作者:曾长秋,李斌 年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