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霍霞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自审
铁凝
-
描述:
铁凝作为一个女作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一种本能的关注,对女性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铁凝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梳理出她从显露到凸出到形成的女性意识,同时挖掘铁凝小说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索,以启发人们深入探索女性的真正价值与解放道路。
-
从女性符号到真实女人——情欲视角下明清著名长篇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金瓶梅》
《红楼梦》
《水浒传》
《儒林外史》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明清著名长篇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可分四个阶段:《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女人只是符号或工具,属于无情无欲的阶段;《金瓶梅》张扬妇女的性欲,归于沉湎于情欲的阶段;《儒林外史》关注于女子的精神追求,属于超越情欲的阶段;《红楼梦》的女性尤其是少女是真善美的化身,达到至情至性、情欲净化的阶段.这表现出明清女性形象发展成熟的过程.
-
现代情怀与古典操守——再读《凤仪园》
-
作者:
左怀建
左抒杭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情怀
艺术风格
《凤仪园》
古典操守
-
描述:
20世纪40年代上海著名青年女作家施济美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凤仪园》塑造了融现代情怀与古典操守于一体的女性形象,彰显了当时上海文坛雅俗互动互融小说创作路向的典型特征,形成缱绻悲绝、清幽华贵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的篇章。
-
倾轧、幻想与人生苦难——从《流红记》等看中国古代宫廷女性形象
-
作者:
李新灿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倾轧
幻想
宫廷女性
人生苦难
-
描述:
宫廷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生活在血腥的倾轧和无尽的青春苦闷中,她们的人生苦难往往超过了普通女子。她们幻想君主将她们外嫁以便过上正常人的婚姻生活。迫不得已时,她们或寻求替代性的满足,或红杏出墙,或自杀。
-
论《金瓶梅》对《水浒传》女性观的扬弃与超越
-
作者:
张莉莉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贞节观念
《水浒传》
婚姻自由
-
描述:
以《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内在精神脉络为轴线,从女性贞节观念、婚姻自由、尊重情欲三个方面出发,试图对两部作品的女性观进行比较,论述《金瓶梅》正逐步扬弃《水浒传》所颂扬的传统的女性观念而不断向宏扬女性人性解放的女性观发展。
-
迷狂的人间魔女——论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恶魔性因素
-
作者:
阎怀兰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恶魔性
《你在高原》
女性人物
-
描述:
《你在高原》中女性人物身上的恶魔性因素,有着强烈的女性特征,即人间魔女的美,是通过情爱的方式释放,超越了传统道德的善恶观念,是被世俗定义的邪恶或丑。这种突破了单向度美的复杂的审美形态,是作家对女性理想人格的建筑和对人性美丑的思考,是张炜小说审美的丰富和发展。
-
登报声明与诉诸法庭——抗战时期茂名地区婚姻关系的解除
-
作者:
彭展
魏珂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除
离婚
茂名地区
抗战时期
婚姻关系
-
描述:
抗战时期广东茂名地区妇女登报声明解除婚姻关系和法庭打官司要求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不断,原因主要有贫困、感情不和、反对盲婚和虐待等。造成这种离婚居多局面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战争带来的社会变动,妇女运动的开展,民国婚姻法的肯定和普及,报纸等舆论宣传推动等。
-
厄普代克的女性小说
-
作者:
宋德发
王彬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厄普代克
女性小说
女性运动
-
描述:
厄普代克之所以创作女性小说,是为了平息女性主义批评家对自己的不满。在女性小说中,他探讨了"女性与权力"、"女性与家庭"以及"女性与艺术"的关系,具有相当的反思性和独特性。但整体而言,厄普代克的女性小说在女性文学史上很难成为标志性之作,毕竟,女性小说不是厄普代克最擅长的题材。
-
超越性别,重塑民族历史——评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
-
作者:
方红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园》
托妮·莫里森
《宠儿》
《爵士乐》
黑人社区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族历史。莫里森以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内涵的“爱”的追求为主线,以黑人群体为主角,对白人的官方历史进行解构和颠覆。在重述黑人历史的同时,莫里森也开始对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历史”三部曲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