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夹缝中的爱情
作者: 王柬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爱世界   张爱玲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无疑是绝对的主角,而女性的情爱世界又成为表现女性性格的重中之重。这些女性生活在一个道德观念新旧杂陈,价值观极度游移的时代。这个混乱的时代一方面为女性在追求自由恋爱时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空间,但封建制度强大的历史惯性又严重制约着女性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与此同时,“十里洋场”率先的商业化进程也在无形中影响和瓦解着女性的传统情爱观。本文试图通过大规模的文本细读,深入到各个女性的心灵深处,解读前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伦理道德和商业社会的全新价值观对女性思想和行为的桎梏,以及在这种桎梏下女性自身发生的
陈染作品中的房间意象研究
作者: 张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阐释   陈染   文本价值   房间意象  
描述: 陈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描写女性生存状态,建立女性话语权,但细读她的作品,却发现她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房间意象。本文试图在个体与存在的空间关系基础之上,探讨文学所建立的女性空间世界,并对陈染作品中出现的房间意象进行分析,归纳出房间这一独特的空间意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阐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当代都市女性生存状态和女性意识,进而反观女性文学的创作主题与生活理想,探寻空间意象与女性文学创作的内在关联。 本文第一部分是在个体与存在空间的关系基础之上建立文学所建构的女性空间世界,并指出女性的
叶山嘉树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以《卖淫妇》与《水泥桶里的一封信》为中心
作者: 刘杨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山嘉树   无产阶级文学   女性  
描述: 在日本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的出现和兴起,如一道曙光,破云而出。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文学创作主张与创作方法都为日本现代文坛提供不可多得的瑰宝,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而永存。工人阶级出身的叶山嘉树是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中最早成熟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思想。他一生创作近百篇小说、随笔,其中长篇小说《生活在海上的人们》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备受日本文学界推崇,更享有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诞生的里程碑式作品的美誉,影响了小林多喜二、黑岛传治等优秀无产阶级作家的创作。甚至连同期出现在文坛的“新感觉派”的领军
情爱红尘中的虚无与实在—试析张爱玲小说创作兼论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王东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曾捧着巴金和穆时英的小说做成名梦的张爱玲,是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的代表,她的创作上承上海滩洋场文学余韵,下启现代文学汹涌大潮,为十数年魂魄交响、色彩斑斓的海派文学做了一个凄楚隽永的休止;同时影响了另一个时代无数人的创作。在抗战中的“孤岛”,张爱玲以海派文化底蕴为思想命脉,于民族精神积淀与西方现代文明的深刻契合中,精心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语境和文体,用一种非意识形态的语言,独自体悟和再现中产阶级及市民阶层的生存境遇,在世俗、琐屑、窘迫的都市生活中发掘点滴的乐趣和美,用精致、孤寂、苍凉、忧伤的感性参照展示“乱
王安忆90年代都市小说
作者: 佟继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   独特价值   悖论   女性命运  
描述: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90年代都市女性小说中上海和女性命运的分析,认为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既不同于现代文学史上一些男性作家独具时代和个性特征的创作,也与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上海有所区别,这是王安忆经过一番寻找后发现的独特的都市景观。上海都市和女性之间存在亲和与疏离的双向关系,上海女性的命运也是争取独立与无法独立的悖论。此外,王安忆的都市女性小说在创作风格上亦别具一格,创造了独特的女性话语方式、“女工式”的描写、广阔的叙事空间和流动的叙事时间,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王安忆90年代都市女性小说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不仅是
凌叔华小说创作论
作者: 姜子华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闺秀   散文化小说   双重叙事   女权主义  
描述: 凌叔华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她在温和的女权主义思想的指引之下,选取自己所熟悉的妇女儿童题材进行个性化创作。她客观地揭示了五四新旧交替时期一部分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并确立了别具一格的女性叙事:她对旧式闺阁女子们的婚姻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新式女性们在婚姻关系中的被动与尴尬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并暗示了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她也对家庭角落里的庸俗女人们进行了客观的审视和温和的批判。凌叔华擅长刻画儿童心理及其日常生活情态并在她的自传体小说集《古韵》中流露出浓重的儿童情结与女儿情结,超脱功利的审美态度和传
自由与束缚
作者: 吕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   个体经验   自由意识  
描述: 90年代的女性文学是处于机遇之中的,市场经济空前繁荣、西方文化大量涌入,都促使90年代的女性意识发生大的变革,意识的深层变化使得90年代的女性文学呈现出多元共存的繁荣景象。浸透传统、转型、现代各种创作理念的女性文学作品都竞相登上历史舞台。 本篇论文以90年代的女性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90年代女性意识的主要特征;90年代女性文学主题的基本类型;90年代女性文学主题的产生机制以及对于90年代女性文学总体的评价四个方面,探讨由不同意识影响下的女性文学各种主题,研究影响主题产生的女性生理与心理机制
近十年中美评论视野中的莫里森小说《秀拉》
作者: 沙原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美国   《秀拉》   中国  
描述: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文学创作中注重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塑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鲜活的黑人女性形象。通过这些颠覆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莫里森把自己的笔锋直指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而又细腻地展现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妇女的真正心声。莫里森修正了过去美国黑人文学偏重描写男性的倾向,开始从黑人妇女的视角来观照周围的世界,使黑人女性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得到真正的
冲出男权的樊篱
作者: 何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莉蓓加   斯嘉丽   莫莉  
描述: 以通过她们的遭遇与命运了解到西方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妇女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地位。 文章分为五部分: 引言:
The Endless Explor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Pursuit and Establishment of Women's Identity in Drabble's Novels
作者: 林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拉布尔   责任   身份认同   女性主义   自然性  
描述: 通过表现现实的女性生活并创作出独特的女性文学,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使自己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女性身份的寻求与确立是她早期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这些小说既反映了女性寻求完整身份的主题也表现出女性在服从那些外界强加给她们的角色要求时的挣扎。她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并始终保持着对于当代女性所处的困境的关注,而通过展现女性日常的生活经历来表现她们所共有的矛盾问题,德拉布尔真实的再现了她们的内心矛盾与困惑并为中产阶级妇女提供了走出困境的其它选择。对于身份的寻求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伟大文学所关注的基本
< 1 2 3 ... 13 14 15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