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445 条
-
合作原则下《一辈子做女孩》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康锦茹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辈子做女孩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文学是语言的一门艺术,语言学是对语言进行的一项科学研究。对文学的研究不能脱离语言学,对语言学的研究也离不开文学。只有把现代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结合起来,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近几十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合作原则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共同交流而制定的准则。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话语。本论文以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为理论框架,研究对象为《一辈子做女孩》中收集的语料共112条,并按照莱文森的三原则将语料分成三类,违背信息量原则48条,违背数量原则34条,违背方式原则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
作者:
张晨曦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楼梦》翻译
对比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
描述:
长期以来,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翻译与译者一直都处在边缘化的地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理论在学术界激起了强烈反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界著名的“文化转向”激发了女性主义与翻译文化研究的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女性主义翻译观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传统社会意识的反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女性主义翻译观是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尽量使女性在翻译语言中显现,从而让读者能够看见女性。《红楼梦》是中华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曹雪芹在书中塑造了诸多聪慧美丽的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美国妇女参政研究(1920-2000)
-
作者:
王业昭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美国妇女
参政
选举权
-
描述:
1920年8月,赋予美国妇女选举权的联邦宪法第19修正案正式生效。它既是美国女权斗争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拉开了女性参与选举政治的序幕。论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研究视角,深入剖析了后选举权时期(1920-2000)美国妇女参政的整体状况,及各阶段具体特征,并着重突出女性参政与社会性别演变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妇女参政对美国社会发展和民主制度完善所起的推动作用。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重点分析后选举初期,女性在妇女组织、政党、各级政府中的参政表现,以及妇女参政群体的扩展。女性的上述参政行为
-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
作者:
王春娜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英美文学
女性
-
描述: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这些角色在对呈现社会思想意识、传统观念习俗、转递著者思想等方面饰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由于社会背景、文化差异、以及性格的不同,她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英美文学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女性人物形形色色,如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德瑞拉夫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吉卜赛女郎艾丝美拉达、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里的简·爱、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等,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简单的研究。
-
残缺与理想: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
作者:
谢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悲剧
女性
-
描述:
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用他那充满了诗意的叙述,为我们勾画了一种原始淳朴而又浪漫的湘西世界的同时,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承载作者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以及寄托着对人性的理想。本文对沈从文笔下的几位女性的悲剧命运做了性格和社会方面的分析,表现作者对湘西故土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关注,认识到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在浪漫唯美之外更多了些民族责任感。
-
浅谈《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女性意识及其悲剧命运
-
作者:
吴梅
温超
黄娇
来源: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王琦瑶是王安忆《长恨歌》的主人公,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不仅有着独立的个性特点和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还有着浓厚的女性意识,是一个极富浪漫传奇色彩的上海女性形象。但她的一生却是一曲长恨之歌,最终逃脱不了死于非命的结局。本文将从王琦瑶四十年浮沉的人生轨迹、缠绵错位的情爱纠葛以及上海文化的发展变迁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王琦瑶所代表的女性意识以及她身不由己的人生和命运悲剧。
-
从蘩漪和侍萍的爱情悲剧分析两位女性角色
-
作者:
张玉爽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爱情悲剧
侍萍
《雷雨》
-
描述:
蘩漪和侍萍是《雷雨》中各具性格特色的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都经历了个人的爱情悲剧。蘩漪不顾伦理束缚爱上了继子,为了抓住爱情,最终揭露了一切罪恶,引起了一场生活的"雷雨"。侍萍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她曾和周朴园真心相爱,后来却惨遭抛弃,她对爱情死心,艰难生活,却还是逃脱不了儿女双亡的悲惨结局。因此,通过对蘩漪和侍萍爱情悲剧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位女性角色。
-
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解析
-
作者:
魏仙梅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析
人物形象
女性
-
描述:
本文阐述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一些闪光的共同特点,指出了善良而富有同情心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品德。具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自立自强是她们的个性;女性虽身处逆境,却苦苦抗争。女性的首创和开拓精神,使她们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开拓和进取,古往今来就让人叹为观止,更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
《土豆》与《祝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李妍彤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祥林嫂
福女
土豆
祝福
-
描述:
金东仁和鲁迅是中韩两国同时期的作家,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也相似。他们都关注女性问题,笔下的女性人物都遭受着封建礼教的戕害,在婚姻、家庭、自由上有着共同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以金东仁的《土豆》和鲁迅的《祝福》为中心,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客观把握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荼毒。
-
特殊论的边界——克里斯蒂瓦之毛泽东女性自杀问题研究的批判
-
作者:
颜涵
来源:
湘潮(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杀论
特殊论
无政府主义
女权主义
-
描述:
本文以女性研究转向后的法语思想家茱莉亚·克里斯蒂瓦《社会主义与女权主义》(1974)一文中提到的中国特殊性问题为核心,针对其中民国时期女权主义在当时的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以及生存展开分析进而揭示出克里斯蒂瓦此类研究的正当之处以及在探讨中国女性及中国特殊性问题时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