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李慧   王盛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析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学家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偏好并善于少女与成熟女性的人物形象塑造。他通过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描写来象征女性形象的纯洁与美丽,同时又通过作品中男性的感官来丰富女性形象,极具主观性和文学创造力。
浅析萨克雷《名利场》中女性形象描写的翻译策略
作者: 张磊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描写   解析   女性形象   《名利场》  
描述: 以色列著名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以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为理论来源,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文化理论,它对当代文学翻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多元系统论对后来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操纵理论关注于非翻译因素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它将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作为翻译中的三大操纵要素,对中国的文学翻译影响深远。本文以萨克雷《名利场》中女性形象描写为例,简要探讨在操纵论影响下的翻译策略选取。
当代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井春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解析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是历代作家共同的创作资源。但由于受政治话语和男权话语的困扰,当代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很难进入本体论的范畴。通过对"男女都一样"性别遮蔽下的女性形象、"木棉"式的理想主义女性形象、"灵与肉"交融的自审者女性形象等人物形象的解析,可以梳理出当代女性创作题材中女性形象嬗变的过程及其嬗变的症候。
男性视野下的女性:王海鸰作品《牵手》中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陈光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视野   王海鸰   解析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年来王海鸰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她笔下所刻画的女性形象,都是按照男性视野和男性的心理期待、性别恐惧来展开想象的。王海鸰作品中的女性,间接地满足了男性的欲望期待以及对男性文化秩序的重构。
温柔的光影:抗美援朝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以魏巍、路翎的创作为例
作者: 雷岩岭   黄蕾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解析   女性形象  
描述: 提起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文学,人们往往难以避开魏巍和路翎的创作,前者为那个时代构建了一个标志性的称谓——"最可爱的人";后者在政治允许的范围内小心翼翼地传达了自己的战争观,并实现了对人性的深入开掘。本文试图从两位作家的女性形象塑造出发,解读他们在当时特殊环境下是怎样进行对战争、对人性的独特思考的。
从美学视角赏析《简爱》
作者: 张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视角   《简爱》   文本   解析  
描述: 面前,她总是坚持原则,追求独立的人格,不畏强权和暴力,总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小说就是为读者展现一个个性独特、坚强不屈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美学的基本视角出发,以审美解析的方法分析《简爱》,对该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审美分析。
男性视野下的女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海   男性视野   解析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年来王海 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她笔下所刻画的女性形象,都是按照男性视野和男性的心理期待、性别恐惧来展开想象的。王海 作品中的女性,间接地满足了男性的欲望期待以及对男性文化秩序的重构。
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解析
作者: 魏仙梅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析   人物形象   女性  
描述: 本文阐述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一些闪光的共同特点,指出了善良而富有同情心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品德。具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自立自强是她们的个性;女性虽身处逆境,却苦苦抗争。女性的首创和开拓精神,使她们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开拓和进取,古往今来就让人叹为观止,更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密莱作品《奥菲利亚》及其图式现象解读
作者: 刘冬梅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密莱   奥菲利亚   图式现象   解析  
描述: 《奥菲利亚》是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密莱的经典作品,取材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密莱《奥菲利亚》的创作背景、画家生平、画面风格、主题内涵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并总结现代社会文化中的密莱"奥菲利亚"图式现象。本文在引领读者欣赏画作的同时,深入剖析了此独特现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
不爱武装爱红妆:解析新“江姐”的女性形象回归
作者: 袁霓璇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庆卫视   武装   黄金时间   《江姐》   革命烈士   解析   女性形象   回归  
描述: 2010是革命烈士江竹筠诞辰90周年.由央视和重庆卫视联手打造的新版《江姐》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上映。该剧在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同时,得到了各界广泛的好评。新版《江姐》之所以能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这首先得益于该剧对于历史真实的还原,并对主人公江姐的重新塑造。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