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越凡俗追求理想的新女性——也谈莎菲
作者: 许坤荣   来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列尼娜   《复活》   莎菲   玛丝洛娃   革命青年   列夫·托尔斯泰   福楼拜   奥涅金   林黛玉   欧根  
描述: 作家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古往今来作家笔下的一些典型形象,却是永生的.他们存活在后世人们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名作家的倾注生命之作.譬如女性形象,有普希金《欧根·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是历久不衰的宏篇巨制中的女主人公.这里我所要论及的女性形象,是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这篇小说于1928年一经发表,就使丁玲成为继冰心之后在当时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了.它
悲剧: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上演——评铁凝的中篇小说《麦秸垛》
作者: 陈虹   来源: 昭通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性命运   感情体验   悲剧色彩   女性悲剧   心理变态   女性命运   悲剧意识   麦秸垛   女性主体意识   铁凝  
描述: 在当代文坛上,具有悲剧性命运的女性形象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一些女作家笔下,悲剧色彩更为浓厚。而隐藏在悲剧之后的正是作家们对女性命运的沉思,是女性作家在面对人生、社会、家庭及其自我时的伦理观念和内心的感情体验。她们企图寻求一种理想的人格,构筑完美的“女性主体意识”。这种追求是艰难的,也是痛苦的。铁凝的《麦秸垛》正是以其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和感受,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对女性的悲惨命运作出了新的
浅谈“莎菲型”女性和“时代女性”的美学价值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行素   美学价值   贞贞   莎菲   章秋柳   陆萍   现代文学   人物画廊   时代女性   群象  
描述: 在现代文学琳琅满目、丰姿多态的人物画廊里,描写新的女性而且成为形象系列群象的,要算丁玲笔下的“莎菲型”群象和茅盾塑造的“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了。他们笔下新女性的群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留下了生动的历史画展,诉说了他们的美学情愫。我们研究这两个作家笔下不同女性形象创作的各自特色及其美学价值来说明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在新文学史上的功绩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有关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
女性人物摄影的美学选择
作者: 肖毅   来源: 新疆艺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性人物摄影的美学选择
古典戏曲女性喜剧人物初探
作者: 乔嘉瑞   来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封建   戏曲文学   典型意义   喜剧效果   喜剧精神   中国封建社会   古典戏曲   喜剧意识   女性人物   中国戏曲  
描述: 悲剧和喜剧是一对孪生姊妹。当伟大的古希腊时代孕育出不朽的悲剧的同时,也缔造了不朽的喜剧。悲与喜,是人类情感的两个最主要元素。人们不仅需要在痛苦里寻求快感,而且也需要在娱悦中获得美感。只有眼泪没有笑语或只有欢乐没有哀吟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有烦恼,有死亡,有离别的痛苦;然而有安宁,有喜悦,而且神是醒着的。”诗人泰戈尔说这是一种“补偿”。看来,“上帝”造物就是这样不偏不倚,相反相成。
略论郭沫若的翻案剧
作者: 张田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案   封建社会   蔡文姬   历史人物   曹操   郭沫若   历史真实   武则天   史料   封建王朝  
描述: 四十年代,郭沫若曾以写历史悲剧闻名于世。解放后,郭沫若先后写过两部史剧,即《蔡文姬》和《武则天》。两部史剧都是翻案剧。前者替曹操翻案,后者替女性人物翻案。郭沫若为什由写历史悲剧转而写翻案剧呢?他是怎样写历史翻案剧的?写翻案剧的时代意义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一、为什么要写翻案剧?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
作者: 唐汝瑾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留日女学生   中国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国家民族   宣传工作   自身解放   辛亥革命时期   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妇女  
描述: 辛亥革命时期,一大批渴望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先进妇女,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激荡之下,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争女权的热潮。她们把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增添了新的篇章,这时期的妇女运动主要环绕以下几方面展开活动:第一、她们开始认识到宣传工作对唤醒女界思想觉悟的重要性,办报成了他们用以批判封建纲常、
辛亥革命前夕的妇女运动
作者: 行龙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   留学生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辛亥革命史   同胞   东京   中国近代社会   家庭   辛亥革命前夕  
描述: 辛亥革命前夕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岁月,与此相应的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即出现了一些异于往古的变动。妇女运动是当时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潮流,它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而且对于妇女积极投入辛亥革命及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探讨辛亥革命前的妇女运动,对于辛亥革命史及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的。
略论五四时期妇女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
作者: 邱松庆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毛泽东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周恩来   领导人  
描述: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妇女解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运动,成为彻底反封建制度的群众性运动,可以说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所加于妇女的限制特别严格。她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一
妇女的心理特征
作者: 翟书涛   来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心理特征   家务劳动   心理卫生问题   妇女运动   数学能力   生物学因素   性别差异   社会因素   男性   女性犯罪  
描述: 随着妇女政治地位的改变,传统的和封建的观念对妇女的影响受到有力冲击。过去男女双方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被确定的,即丈夫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妻子严守家门,操理家务;丈夫是一家之主,有权在家庭事务中作出重要决定,妻子则应服从丈夫。现在妇女走上职业岗位,夫妻双方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男女是平等的,家务劳动由双方共同分担,社会联系和娱乐活动双方共享。然而妇女运动也带来心理卫生问题,诸如妇女参加劳动后并不能减少家务劳动的负担,繁重的负担(工作、家务、养育、照料家人)与妇女素质(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的矛盾;妇女对自己所担
< 1 2 3 ... 10 11 12 ... 37 38 3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