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校女性学教学经验交流与总结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作者: 罗萍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教学经验交流   专题研讨会   女性学   中国高校   性别研究   学术研讨会   理论与实践  
描述: 2009年8月3日至8日,由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基地主办的高校女性学教学经验交流与总结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继主办中国高校女性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之后,又一次专注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专题研讨会,主
关于中日古典女性文学研究的省思:从紫式部文学谈起
作者: 孙佩霞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参与   实现自我   创造  
描述: 本文以日本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紫式部文学为切入点,兼及同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和中国古代女性作家,通过对她们的作品和人生经历的实例分析,并与史料相参证,对有关学术研究中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视点提出质疑;对古典女性文学的本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从创造的角度把握古典女性文学的创作动机和作品主题及其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本土策略与方法:文学专业(方向)中妇女/性别学科建设与发展
作者: 荒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女性文学   学科建设   性别  
描述: 改革开放30年来,女性文学创作始终呈现繁荣景象,文学方向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妇女/性别视角已经引入传统的文学教学系统,“女性文学”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体制内”,本土特色的文学专业(方向)中妇女/性别学科建设已经呈现自己特色,本文从课程开设、研究方法、教材建设三方面探讨文学专业(方向)中妇女/性别学科建设与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我者”与“他者”:托尼·莫里森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作者: 史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他者   自我   莫里森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里·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关注种族歧视的同时,作家开始审视性别问题给女性造成的身心创伤,并通过人物塑造、话语结构和多声部叙事探讨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和发展,力求超越他者与我者对抗的立场,解构白人权力话语的神话,摆脱黑人女性无言或失语状态,倡导一种交流对话和多元共生的文化话语观,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经济独立后的女性精神自救:解读铁凝的小说《遭遇礼拜八》
作者: 郭文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遭遇礼拜八》   铁凝   女性  
描述: 本文通过对铁凝的《遭遇礼拜八》这个小说进行解读,来体会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在妇女问题上的深入讨论。女性觉醒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自鲁迅的拉娜走后怎么办就正式提出来,拉娜的问题在于经济不独立。而铁凝通过描述在新时代女性享有经济独立和社会参与权之后,仍然面临的精神压力,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觉醒后自救的现实困境。
彰显与衰微: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蜕变
作者: 李金梅   来源: 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叛逆   中和   意识   衰微  
描述: 张艺谋电影的女性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女性形象在张艺谋的电影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张艺谋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梳理,分析了张艺谋不同阶段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女性形象,并进一步对她们作出评价;力求从客观的角度探讨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彰显、中和、衰微三个时期。
《海尔格伦的海盗》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安安   苏晖   来源: 易卜生创作的生态价值研究:绿色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海尔格伦的海盗》   易卜生  
描述: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易卜生的早期悲剧《海尔格伦的海盗》进行解读。本文通过分析大自然的女儿——女主人公伊厄棣斯这一具有丰富内涵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与厄努尔夫、古纳和西古尔得的三重矛盾关系,认为这部剧作蕴涵着重要的生态意识、女性主义意识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日常生活的“真实女性”:论《红楼梦》女性才德的日常化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  
描述: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是对其他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超越:她们不仅有正常的情欲,而且具有才的日常化、德的人情化等特点,因而具有全面而真实的人性,是情、欲、才、德四美并具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的真实审美形象。
命运悲剧与都市传奇:《妇女生活》与《长恨歌》中两个女性人物的比较
作者: 赵磊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命运   悲剧   历史传奇  
描述: 娴和王琦瑶分别是小说《妇女生活》和《长恨歌》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的经历相似,而两部小说的作者——苏童和王安忆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塑造和表现人物,因此,她们又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对这两个人物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两部小说不同的主题。
以李清照为例谈女生的爱情意识的培养:在自尊自重中活出女性的个性
作者: 韩新   唐绍磊   来源: 中国教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尊   李清照   女生   爱情意识  
描述: 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怎样避免早恋现象?强行制止堵截,只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叛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的宝贵资源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经典作家作品、优秀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性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女生明白:要在自尊自重中追求完善自我的爱情,即追求有价值的、有尊严的爱情。
< 1 2 3 ... 106 107 108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