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写作与当前文学:关键词种种:从《反抗与困境》一书想到的
-
作者:
金岱
来源:
百花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反抗与困境
-
描述:
女性写作与当前文学:关键词种种:从《反抗与困境》一书想到的
-
个体生命价值纵横谈
-
作者:
刘思谦
耿占春
张清民
张兵娟
沈红芳
杨珺
傅书华
李仰智
胡全章
来源:
黄河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支点
价值论
人与人
生命哲学
历史进程
个人意识
个人主体性
个体生命价值
集体
分类学意义
-
描述:
发生在21世纪初的9·11事件及此后发生的多次恐怖事件,加深了我们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忧虑。成十、成百、成千鲜活的生命毁于一旦,在历史的长流中永远永远地消失了,为人类良知和他们的亲人们、朋友们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和焦虑,也向我们提出了有关人类生存的根本话题:人是什么、个人是什么、人和人、个人和群体(种族、国家、宗教、社群等)究竟该如何相处?人和人之闻到底能不能相互尊重并和谐、和平地相处?
-
真情凝聚的市井人生画卷——评我省青年作者李波的作品集《留恋童话》
-
作者:
卜兴建
马汉钦
来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恋童话》
情节
情感
李波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女性写作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女性作家以其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感知生命,张扬生命,创造了无数精美的作品,为文坛开创了“别一世界”。萍乡作者李波用她凝情含韵的笔墨,描绘了江南一隅的市井生活百态。如同江南的春景,她的作品清新、活脱,带着几丝淡淡的泥土和雨露的香气。在琼枝玉树般的女性文学园地中,李波的创作在文苑中放开了一条含露的绿枝。
-
女性诗歌的“门”与“墙”
-
作者:
屈雅红
来源:
扬子江(诗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新诗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诗歌的“门”与“墙”
-
深刻犀利的人性透视——《金锁记》人物及写作技巧浅析
-
作者:
王粤钦
来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作品评论
女性文学
-
描述: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 ,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性。作品中的人物深刻揭示了因人性扭曲给自己、他人带来的苦痛 ,作品不仅体现了张爱玲独特的创作风格 ,更体现她对于人生、人性的见解
-
两株水仙花——《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主人公自恋倾向之比较
-
作者:
李雪莲
来源: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自我
女性文学
-
描述:
杜拉斯和林白作为女性作家,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体验来抒写情感。在其作品中,《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往往关注自我,有自恋倾向,但前者情感是独立的,后者则具有依附性,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无奈。
-
美华文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作者:
郑国庆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马社
台湾作家群
研究思路
文化传递
女性文学
美华文学
-
描述: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
人,风格,价值:评李夫泽先生的谢冰莹研究
-
作者:
吕汉东
来源:
娄底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冰莹
风格
女性文学
-
描述:
纵观夫泽先生的谢冰莹研究 ,在搜集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尽其最大努力地使作家谢冰莹的人格与心路历程、作品的风格与价值全方位地从现当代文学史中凸现出来 ,从而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新发掘与定位提供学术支持。
-
光华:闪耀千秋:纪念石评梅百年诞辰
-
作者:
穆建民
来源:
娘子关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责任
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革命
石评梅
百年诞辰
女子教育
文艺评论
孙中山
女性文学
重要内容
-
描述:
三甘当妇女解放运动的喉舌关注妇女解放,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女性文学的主题。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最深,在思想解放和革命起始阶段,妇女解放也就首当其冲。评梅作为女性,自然地把妇女解放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并
-
《拯救乳房》背后
-
作者:
李薇
来源:
经纪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出版社
经纪人
女作家
乳房
科普作品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书名
文学市场
-
描述:
2003年6月,毕淑敏的长篇小说《拯救乳房》面市,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其中扎眼的书名负面评价最多。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目前国内纯文学市场上兴起书名炒作之风,特别是几位著名女作家的作品,书名刺眼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