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个人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吊诡的人生:论《棘心》中的杜醒秋形象
-
作者:
周妮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思想
叛离
个人意识
-
描述:
杜醒秋是苏雪林在《棘心》中塑造的一个带自传色彩的女性形象,是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在传统与叛离中徘徊、纠缠的一个典型。这个形象正如同一个二元对立的矛盾体,显示出吊诡的人性。本文试图通过这个形象来揭示当传统思想和个人意识之间出现矛盾时,叛离者在批判传统的同时又表现出浓厚的传统人格,并最终向传统妥协的思想根源。
-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价值的思考
-
作者:
洪山
来源: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价值
个人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写作蔚为大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女性文学达到空前的繁荣,但同时,由于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商业化炒作的侵蚀等诸方面的原因,女性文学中亦出现了被称为“躯体写作”的不良现象,并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促发人们对女性文学创作的社会价值的思考。[著者文摘]
-
明清与当代女性人物画家比较研究
-
作者:
柳佳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代性
女性绘画
创作自觉性
出身
个人意识
-
描述:
关于女性绘画,一种观点认为,“由女性创作的,用女性的角度描绘女性生活及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绘画,称为女性绘画。”另一个观点认为,出自女性手笔的绘画,被称为女性绘画。前者的界定更为严格。女性绘画是女性艺术中的一项主要方式,现在太多的态度是用性别的角度去区分“女性艺术”,此时的女性画家早已经厌倦了从性别的角度去划分艺术创作。她们开始回归安静的思考,思考未来的画面,故此我们应该回望中国女性绘画史,看看她们曾走过的路。本论文选择了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明清时代女性人物绘画同当代女性人物绘画。
-
英国画家米莱斯笔下女性形象的忧郁美
-
作者:
杨戈斌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米莱斯
西方艺术家
精神情感
文艺复兴时代
西方女性
丁托莱托
个人意识
画中
文化蕴涵
-
描述:
忧郁女性形象作为西方女性绘画形象的一种类型和体现,自始至终与西方艺术家们的自身命运、精神情感密切相关。在从古到今的西方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忧郁绘画形象更是一个反思人生、反思社会的符号代码,她不仅成为艺术家表现个人意识、情感的载体,而且还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思想观念及文化蕴涵。因此,在这种过
-
《婚事》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俐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女性感
家庭关系
厄普代克
自我意识
非洲大陆
我自己
个人意识
时代女性
婚姻生活
-
描述:
《婚事》是尼日利亚女作家阿迪契短篇小说集《绕颈之物》中的其中一个故事。小说主要集中于对尼籍知识分子女性在远嫁美国之后婚姻生活的描写,呈现了尼日利亚女性疏离的家庭关系和被安排的婚姻命运。它讲述了一个远嫁到美国的尼籍女性在发现丈夫隐瞒婚史之后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这个故事揭露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未出嫁前,她们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比男性更多,成家在之后充当傀儡妻子,唯命是从,不能自主依据意愿行事。故事里女
-
艺术家创作心理与忧郁女性形象
-
作者:
李新生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爱生活
人生境遇
创作心态
孤独者
艾轩
创作心理
个人意识
审美视角
潘玉良
诗人艾青
-
描述:
艺术家创作心理与忧郁女性形象
-
个体生命价值纵横谈
-
作者:
刘思谦
耿占春
张清民
张兵娟
沈红芳
杨珺
傅书华
李仰智
胡全章
来源:
黄河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支点
价值论
人与人
生命哲学
历史进程
个人意识
个人主体性
个体生命价值
集体
分类学意义
-
描述:
发生在21世纪初的9·11事件及此后发生的多次恐怖事件,加深了我们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忧虑。成十、成百、成千鲜活的生命毁于一旦,在历史的长流中永远永远地消失了,为人类良知和他们的亲人们、朋友们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和焦虑,也向我们提出了有关人类生存的根本话题:人是什么、个人是什么、人和人、个人和群体(种族、国家、宗教、社群等)究竟该如何相处?人和人之闻到底能不能相互尊重并和谐、和平地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