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学市场】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论转型期文学中的农村女性形象
-
作者:
余芳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型期文学
传统道德
文学市场
农村女性形象
-
描述:
当前批评界对当代中国农村女性形象研究过少,对其进行一个整体性的关照几乎是一片空白。其实,对其进行研究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大概来说,转型期文学中主要有两类当代农村女性形象,这两类女性形象的产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同时也各有自身独特的创作原因。
-
女作家的创作与出版困境:康斯坦斯·费尼莫尔·伍尔森的《忧伤小姐》
-
作者:
李晋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伍尔森
文学市场
《忧伤小姐》
-
描述:
19世纪中末期的美国女性文学发展势头虽猛,但出版业仍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作家常塑造女主人公形象,揭示她们在文学市场上所遭遇的不公正社会现象。康斯坦斯·费尼莫尔·伍尔森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她最负盛名的短篇《忧伤小姐》再现了有着作家身份的女主人公试图发表作品的心路历程。
-
女性、文学市场与作者自我的演变—麦尔维尔的《泰比》、《玛迪》和《彼埃尔》研究
-
作者:
修立梅
来源:
北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者自我
性
文学市场
女性
-
描述:
麦尔维尔的小说中体现出一种对单一男性社会的执迷,即使写到女性,男女主人公也往往关系紧张。这样一个显著特色使得许多文学批评家对麦尔维尔关于性的态度深为关注。本文将研究麦尔维尔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本文的假设是如果作品中女性的缺失暗示了作者对性的焦虑,那么出现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将能够更加明晰地揭示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本文将按照作品发表的时间顺序对麦尔维尔的主要女性人物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认为,麦尔维尔在小说中对女性和性的态度是变化的,男主人公与女性越来越疏远,对性也越来越焦虑。而这一点在现有的研究中尚没有得到应有的
-
文坛她世纪真的来了?
-
作者:
王斌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男作家
著名女作家
《作女》
男性文学
女性问题研究
文坛
文学的本质
新生代女作家
女性文学
文学市场
-
描述:
文坛她世纪真的来了?
-
妇女小说家和文学市场——十八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兴起探微
-
作者:
简·斯潘塞
刘晓文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斯潘
书信体小说
小说读者
妇女作家
小说家
英国女性文学
十八世纪
史密斯
文学市场
-
描述:
本文译自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文学讲师简·斯潘塞1986年出版的《妇女小说家的兴起》一书。本译文是此书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题目为译者自拟。因考虑到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和篇幅,译时作了些删减。英国女性文学成就巨大,在欧美大陆是罕见现象。本人曾在攻读硕士学位时对英国19世纪文学作了较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见1989年《人文杂志》2期拙作《试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简·斯潘塞的这本书对英国18世纪女性文学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人拟翻译其中的探讨英国女性文学兴起原因的一小部分。
-
《拯救乳房》背后
-
作者:
李薇
来源:
经纪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出版社
经纪人
女作家
乳房
科普作品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书名
文学市场
-
描述:
2003年6月,毕淑敏的长篇小说《拯救乳房》面市,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其中扎眼的书名负面评价最多。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目前国内纯文学市场上兴起书名炒作之风,特别是几位著名女作家的作品,书名刺眼刺耳,如虹影的《孔雀的尖叫》、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毕淑敏的《拯救乳房》,真不知女性文学是不是在走向堕落。面对这些纷繁的议论,毕淑敏的经纪人王扬坦然、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