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妇女/性别学科建设回顾
作者: 罗婷   胡桂香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子院校   妇女/性别学科   改革开放   回顾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妇女/性别学科在经历了注重女性特色教育和引入社会性别理论两个阶段的学科体系建设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妇女/性别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在国家决策方面的主流化和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化,实现全社会的性别平等。
全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妇女/性别学科在经历了注重女性特色教育和引入社会性别理论两个阶段的学科体系建设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妇女/性别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在国家决策方面的主流化和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化,实现全社会的性别平等。
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
作者: 罗婷   宋兴明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创新人才   大学文化   路径  
描述: 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女子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立足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我们可以从培育先进的性别文化、构建良好的学术文化、建设适切的教学文化、培植创新的社团文化以及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等五个方面,构建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有效促进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育,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全文: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女子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立足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我们可以从培育先进的性别文化、构建良好的学术文化、建设适切的教学文化、培植创新的社团文化以及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等五个方面,构建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有效促进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育,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批评   当代法国   语言   法国女性主义   象征秩序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以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为奠基作品。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法国的新女权运动及妇女文学的崛起密切相关,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颠覆菲勒斯(男性)象征秩序(语言)的女性观念,创造一种女性话语和透视,以改变使妇女沉默或立于边缘的传统,谱写新的女性神话。 一、解析象征秩序的男性神话 在男性本位创造的神话中,女性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白雪公主、睡美人……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这些女性形象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是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男性是主动者和胜利者,女性却等同于被动者和死亡。对男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早形式。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 Irigarayara)等女性批评家做了大胆尝试。波伏娃精读蒙德兰特、劳伦斯、克劳代尔、布列东和斯丹达尔这五位男作家的作品后,发现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反映了男人的神话:她们天真无知、任人摆布、...
全文: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以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为奠基作品。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法国的新女权运动及妇女文学的崛起密切相关,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颠覆菲勒斯(男性)象征秩序(语言)的女性观念,创造一种女性话语和透视,以改变使妇女沉默或立于边缘的传统,谱写新的女性神话。 一、解析象征秩序的男性神话 在男性本位创造的神话中,女性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白雪公主、睡美人……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这些女性形象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是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男性是主动者和胜利者,女性却等同于被动者和死亡。对男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早形式。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 Irigarayara)等女性批评家做了大胆尝试。波伏娃精读蒙德兰特、劳伦斯、克劳代尔、布列东和斯丹达尔这五位男作家的作品后,发现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反映了男人的神话:她们天真无知、任人摆布、...
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批评   当代法国   语言   法国女性主义   象征秩序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以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为奠基作品。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法国的新女权运动及妇女文学的崛起密切相关,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颠覆菲勒斯(男性)象征秩序(语言)的女性观念,创造一种女性话语和透视,以改变使妇女沉默或立于边缘的传统,谱写新的女性神话。 一、解析象征秩序的男性神话 在男性本位创造的神话中,女性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白雪公主、睡美人……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这些女性形象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是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男性是主动者和胜利者,女性却等同于被动者和死亡。对男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早形式。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 Irigarayara)等女性批评家做了大胆尝试。波伏娃精读蒙德兰特、劳伦斯、克劳代尔、布列东和斯丹达尔这五位男作家的作品后,发现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反映了男人的神话:她们天真无知、任人摆布、委屈求全、牺牲自我、美丽可爱、富有修养,但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只不过是男人?
全文:当代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以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为奠基作品。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法国的新女权运动及妇女文学的崛起密切相关,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颠覆菲勒斯(男性)象征秩序(语言)的女性观念,创造一种女性话语和透视,以改变使妇女沉默或立于边缘的传统,谱写新的女性神话。 一、解析象征秩序的男性神话 在男性本位创造的神话中,女性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白雪公主、睡美人……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这些女性形象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是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男性是主动者和胜利者,女性却等同于被动者和死亡。对男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早形式。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 Irigarayara)等女性批评家做了大胆尝试。波伏娃精读蒙德兰特、劳伦斯、克劳代尔、布列东和斯丹达尔这五位男作家的作品后,发现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反映了男人的神话:她们天真无知、任人摆布、委屈求全、牺牲自我、美丽可爱、富有修养,但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只不过是男人?
近年马华女性文学的几个特征
作者: 张亚萍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   女性作家   女作家   中国大陆   马华文学   马来族   民族文化   华人妇女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主要以八十年代以来的马来西亚华人女性作家群为研究对象,从她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具有的文化特色、特殊的创作环境以及作品的内容、艺术风格等几方面初步探讨马华女性文学的基本特征。
东北女性文学的拓荒者——白朗
作者: 历达   吴玉杰   来源: 鸭绿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东北作家群中,有一位作家才华横溢又命途多舛,她的文章不但构思巧妙文采斐然而且能针砭时弊揭露黑暗,她在东北作家群内与萧红齐名,共同成为东北文坛上女性文学的拓荒者,20世纪50年代的她不但是著名的女作家而且是社会活动家和国际和平使者,50年代的读者没有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就是白朗。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作者: 金琼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维多利亚时代   中国现代  
描述: 本文对维多利亚时代和中国现代的女作家群体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了两者在女性意识方面所表现出的异同。文章着重探讨了两者的心态、处境和创作题材三个方面的问题。
清代女性诗人群的总体特征:以清初至道成诗坛为中心
作者: 郭蓁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性   清代女诗人   家族化   地域性  
描述: 清代女性诗坛十分活跃和繁荣,涌现了四千余位女性诗人,这是一个庞大的作家群体,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乃至中华民族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庞大的诗人群体凸显出若干总体性特征,即地域性、家族化、伉俪诗缘、多孀居者和边缘性等。这些虽属外部特征,但对进一步考察清代诗歌及其作家群体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论中美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权意识
作者: 罗婷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女作家   中国新时期   女主人公   女性小说   美国妇女   妇女生活   传统观   新女性   当代女性   女性文学  
描述: 美国当代女性文学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新女权运动的产物。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于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文艺繁荣、强调主体意识的新历史时期。在社会改革的转折时期,中、美女作家都高扬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旗帜,驰骋于本国文坛,形成蔚为壮观的阵容。在美国有盛誉之下的玛丽·麦克锡、西尔维娅·普拉斯、乔伊斯·卡洛奇·欧茨、蒂丽·奥尔逊、吉恩·斯塔福特,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逊等。在中国有颇负声望的张洁、张辛欣、王小鹰、陆星地、张抗抗、王安忆、残雪等等。这些女作家充满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小说成了她们倾诉感情、表露思想的最佳形式。她们从女性经验出发,以家庭、婚姻、情感、伦理等为题材
全文:美国当代女性文学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新女权运动的产物。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于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文艺繁荣、强调主体意识的新历史时期。在社会改革的转折时期,中、美女作家都高扬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旗帜,驰骋于本国文坛,形成蔚为壮观的阵容。在美国有盛誉之下的玛丽·麦克锡、西尔维娅·普拉斯、乔伊斯·卡洛奇·欧茨、蒂丽·奥尔逊、吉恩·斯塔福特,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逊等。在中国有颇负声望的张洁、张辛欣、王小鹰、陆星地、张抗抗、王安忆、残雪等等。这些女作家充满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小说成了她们倾诉感情、表露思想的最佳形式。她们从女性经验出发,以家庭、婚姻、情感、伦理等为题材
当代大学生性别与政治社会化
作者: 张光   罗婷   来源: 青年探索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参与倾向   政治行为   政治社会化   政治价值   性别  
描述: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7所高校的13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力于探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里,性别对其政治社会化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女性是否在政治社会化方面存在劣势。本研究发现在政治时事的掌握上男生比女生更具优势,而女生在政治态度方面比男生更理性、更顺应主流政治的发展、有较强的政治参与倾向,但在实际政治参与行为上,女生显著不如男生。
全文:本文通过对天津市7所高校的13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力于探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里,性别对其政治社会化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女性是否在政治社会化方面存在劣势。本研究发现在政治时事的掌握上男生比女生更具优势,而女生在政治态度方面比男生更理性、更顺应主流政治的发展、有较强的政治参与倾向,但在实际政治参与行为上,女生显著不如男生。
< 1 2 3 ... 16 17 18 ... 2155 2156 21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