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17 条
-
穿行在历史潮流中的乡土写作:周大新小说与20世纪20、30年代乡土小说比较研究
-
作者:
刘从中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性
周大新
乡土文学
社会转型
-
描述:
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疑经历了又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农村的变化无疑是最为深刻、激荡和剧烈的。这一急剧的社会变革激发了周大新乡土小说创作的激情,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以往对周大新小说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作品的乡村意识、民俗叙事特征、地域特色、创作理念以及女性形象的分析和探索等层面。本文力图对这一固有的研究框架有所突破,通过回顾20世纪20、3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考察周大新与其内在的关联,从文学背景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将周大新小说创作与20世纪20、3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进行
-
西方影响与张抗抗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陈娟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响研究
西方文学
张抗抗小说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末,张抗抗这颗文学界的新星便开始在刚刚解冻的文学界引人瞩目。张抗抗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来,共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创作文字400余万字,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女性
-
戏曲家陈与郊研究
-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名家杂剧》
语言风格
《詅痴符》
陈与郊
佛道文化
戏曲创作
传奇结构
-
描述:
陈与郊的生活的环境有:一、家学——《春秋》学的熏陶渐染;二、佛道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域环境。前者不仅使他对《春秋》颇有研究,而且《春秋》的“借事明义”的宗旨也渗透在他的戏曲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贞烈”女子形象。而后者,使他对佛道文化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加之,明季,儒、释、道三教合流趋势日趋盛行,士大夫阶层与僧、道相交便是常见的现象。陈与郊不仅结识了众多的方外人士,而且其散曲和戏曲作品中也大量运用了佛道典故术语,故其作品带有一层佛道色彩。 所谓“志同道合”,陈与郊曾一度醉心与戏曲之中,故其周围也不乏戏曲知音,其中
-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经典改写小说
-
作者:
陈君贤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珀涅罗珀记》
颠覆
“葛特鲁的反驳”
“蓝胡子的蛋”
重写
-
描述: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享誉世界的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作为多项国内和国际文学奖项的获得者,她的艺术才华和明晰风格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极高赞誉。她的大多数作品被译成了多国语言并成为了畅销书,她的许多作品也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经典在各国文学和文化中所体现的重大意义和代表性是深远和无法磨灭的。近年来,经典的解构和建构已经成为文学界的一大热点,原因在于大批知名作家从各种不多的角度加入到重写经典的行列中。他们使用经典强大的影响力和文化底蕴,用颠覆的手段建构自己全新的文本,在全新的语境下传达全新的信息
-
《型世言》人物解读
-
作者:
刘巍巍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教
传统
伦理文化
《型世言》
-
描述:
《型世言》是明末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1987年由陈庆浩教授发现于韩国汉城大学的奎章阁中,三百年后的重新问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同时代的“三言”、“二拍”相比,《型世言》在题材风格、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其在思想倾向上明显落后,作者陆人龙为了“树型于世”,宣扬“真善美”,抨击“伪恶丑”的创作企图十分明确,但惩恶扬善的用意过于直露,以至于有些篇章中故事的思想大于形象,从而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为后人诟病。如其女性形象和忠臣孝子的塑造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生活差距太远,并在小说中大发议
-
影像上海-城市的双向书写
-
作者:
李若真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彭小莲
关锦鹏
上海三部曲
城市电影
上海电影
-
描述:
关锦鹏书写老上海影像的三部曲;而彭小莲,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导演,其口碑甚佳的“上海三部曲”(《假装没感觉》、《美丽上
-
宁瀛电影研究
-
作者:
吴小溪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瀛
女性视角
纪实性
都市电影
现代性
-
描述:
宁瀛,女,1959年生于陕西,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1981年考取公费奖学金赴意大利留学。1987年毕业于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同年,在贝尔托鲁奇指导的影片《末代皇帝》中任副导演。1988年
-
纯洁与堕落
-
作者:
何兴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喜剧
王尔德
堕落
冲突
女性形象
纯洁
-
描述:
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奥斯卡·王尔德在文学史上占有无可非议的重要一席。他的作品涵盖众多文学体裁,包括诗歌,童话,小说,戏剧。如今他的戏剧作品仍然广受传阅,关于他作品的研究文章及书籍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于其戏剧作品的研究文章多局限于诙谐幽默的人物对话和戏剧情节产生的效果,偶有对其中人物角色的分析,也仅限于对其中“浪荡子”形象的解析。鲜有人关注王尔德在戏剧创作中一直挖掘的一个主题——纯洁与堕落的女性形象的冲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他同一时期的三部社会风俗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
-
萨克雷与帝国的扩张:“对位法”阅读《名利场》
-
作者:
牟学麟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谋
对位阅读
帝国
《名利场》
-
描述: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萨克雷的扛鼎之作,《名利场》历来被人们奉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代表。小说着力刻画了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以她们的活动为线索,勾勒出一幅19世纪初期英国中上层社会的生活画卷,对人性的贪婪和社会的阴暗面做出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以往对于该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作品的主题内涵、人物形象分析以及作者的叙事技巧等方面,鲜有人将其与当时的殖民环境加以联系。本文将这部作品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殖民背景结合起来,运用“对位阅读”的方法进行解读,指出其对英帝国海外殖民进程的促进作用。“对位阅读法”是萨
-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人
-
作者:
吴学敏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中国人形象
赛珍珠
-
描述:
赛珍珠曾是世界文坛风靡一时的美国女作家,如今她又是中国文学界引人瞩目的研究对象。她的传奇在于和中国的深厚因缘。作为一个西方人,她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创作了大量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和文集,对于西方改变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论文在前言中细致地分析了赛珍珠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接纳时期,否定批判时期,理解认同时期。为本论文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的历史根据。在导论中论述了赛珍珠的作品改变了自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反面中国人形象,使西方读者在“中国风情”的背后,发现了中国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