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姑妄言》中女性形象及其悲剧意识
作者: 张静仪   来源: 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艳情小说   《姑妄言》   悲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妄言〉中散发 出的普遍悲剧情感。第三节从内容的对话情节中,将《姑妄言〉的女性形象区 分成四类:才女型、纵欲型、悍妇型、卑弱型。第四节则分别探究其呈现出的 悲剧意识:是昏姻的自主追求不敌钱欲名利;思想
论白先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
作者: 杨小露   来源: 焦作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先勇   塑造方式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描述: 的塑造方式。研究白先勇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这些悲剧女性形象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当代文学
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以《中华妇女界》家庭小说专栏为中心
作者: 刘钊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家庭小说   《中华妇女界》   性别  
描述: 清末民初文学的启蒙主旨是建构民族国家话语与个人话语,家庭小说恰好为两种话语的连接与融合提供了场域。在倡导学、宣扬女权、塑造“国民之母”、推行“贤妻良母主义”的情境中,清末报刊中开始出现“家庭小说
玉带林中桂
作者: 胡馨月   来源: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名著   玉带   世界文学作品   《红楼梦》   诗才   女性形象   林黛玉  
描述: 导引“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一号”,她有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更有多愁善感之心,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楼梦》,去认识一下位女主角.一、人物身世林黛玉: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花朝节);出生地:苏州.她是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她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早亡,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贾宝玉同住,贾宝玉、贾府通称其为林姑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作者: 卓杨   刘羽荣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飘》   女性主义视角   女权主义  
描述: 》中出现的三位性形象——艾伦、梅兰妮和斯佳丽,分析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女权主义发展趋势。通过对影片中三位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从幸福权、自由权和生命权三个角度来阐释这一时期女权主义意识的觉醒、萌芽以及曲折的发展趋势。
《北洋画报》中的女性书写与都市文化建构
作者: 孙爱霞   来源: 都市文化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洋画报   女性视角   男权视域   女性形象  
描述: 的女性书写,诸如对女明星形象的书写与男性猎奇心理、名士习气联系在一起,对运动员形象的书写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在一起,传统女性形象则与男权社会中传统封建伦理道德观紧密相连。此男权视域下的女性书写,建构出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的萌芽——陈鸿璧翻译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作者: 潘华凌   陈志杰   来源: 外语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陈鸿璧   改写   女性主义  
描述: 陈鸿璧是中国翻译史上最早独立从事翻译实践的翻译家之一。她的翻译方法不同于辛亥革命前后的译写模式,不是源文本的忠实再现,而是以其细腻的译笔呈现不同于男性译者的话语方式,凸显两性审美差异。更为重要的是
新生活运动与“新女性”情节剧的异质性
作者: 张颖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剧   价值判断   女性角色   阮玲玉   女明星   新生活运动   电影文本   左翼电影   意识形态话语   《国风》  
描述: 的通俗性和言情特征,以及女明星本人的女性气质表演,也让影片对理想女性角色的价值判断变得暧昧。因此,尽管国家话语对
漂浮的面孔:杨爱立视觉影像中的世界与地方
作者: 徐艳蕊   周艺文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与地方   女明星   flapper  
描述: 窄化为风骚浪。看不到发展前景的杨爱立离开上海回到美国,试图在好莱坞觅得一席之地,但好莱坞留给华人女性的角色只有流莺和反派。失落的杨爱立只能在酒吧和剧场中表演中国风情,37岁时死于肺炎。杨爱立的从影
父权制魔咒下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角色的构建
作者: 张四友   孙江鱼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转变,它们作为新时代的预言都给人以不同的启迪和感受,在电影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彩。他在1958年拍摄的反映法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对男性掌权的社会和家庭进行颠覆的《情人们》(又名《孽恋》),既刻画了当时代父权制主流意识形态对女性权利剥夺,又成功塑造了颠覆和反抗父权制意识形态的让娜这一性角色,为当今时代中国电影
< 1 2 3 ... 1623 1624 1625 ... 1690 1691 16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