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回归与超越:评《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史》
作者: 张侃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性飞跃   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党人   妇女运动史   革命战争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回归  
描述: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诸多方面的创新实践,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政权主导”模式下的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考察
作者: 钟日兴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妇女解放运动   “政权主导”模式  
描述: 中央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通过政权的推动而开展的,可以将其概括为“政权主导”模式。这一时期,中央苏区政府提倡男女平等、保障婚姻自由,发展妇女组织、提高妇女的劳动技能。就其效果而言,一方面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较快发展,为近代以来的中国妇女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但由于时代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也带有一些局限性。
中国共产党与中央苏区妇女运动
作者: 凯塞L.M.瓦尔克   曾成贵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苏维埃政权   城市知识分子   妇女运动   组织形式   毛泽东   社会革命   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   妇女政策  
描述: 1931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妇女中成功地发展了一场革命运动.通过这场运动,生活在党领导下的农村根据地区域的大部分妇女参加了革命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扩大了作用及其活动.本文将对中共在苏区把解放农村妇女的斗争与彻底革命努力结合起来的政策,对为保护妇女广泛参加社会革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方法进行探讨. 确立方向:1931 在苏区革命运动的发展中,1931年是关键的一年.早在4年以前,即1927年,主要由城市知识分子组成的一批党的领导人员,被迫把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主要是在毛泽东和朱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侨乡留守妇女参与革命活动探析
作者: 沈惠芬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侨乡   留守妇女   抗日战争   华侨家庭   革命活动  
描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福建侨乡部分留守妇女在抗日浪潮的推动或中共政治动员下参与政治、加入抗战行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多留守妇女参与中共地下革命活动。本文以福建泉州侨乡华侨家庭留守妇女番客婶为例,探讨抗日战争时期侨乡留守妇女参与革命活动的表现、原因和特点,以期从中窥见海外迁移对侨乡妇女政治生活的影响和留守妇女政治活动的社会意义。本文认为,抗战时期福建侨乡留守妇女的的革命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是推动侨乡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妇女的革命活动体现了海外迁移对侨乡妇女运动既起限制作用又为革命妇女提供资源的双重影响,体现
宋美龄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妇女界统一战线
作者: 李瑗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颖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   宋美龄   妇女运动   妇女界   妇女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   妇女工作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和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再次结成妇女界统一战线,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宋美龄的地位与她在抗战时期爱国抗日的民族主义倾向,以及对妇女工作的爱好,使她在建立全国妇女界统一战线和
土地革命时期闽西妇女运动初探
作者: 吴长兰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重大贡献   苏维埃政权   妇女运动   妇女部   男子   革命斗争   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运动   红军游击队  
描述: 闽西妇女运动,同工农运动一样,在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她为闽西土地革命的胜利,为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缅怀妇女英烈和前辈们的英雄业迹,学习她们的革命斗争精神,本文就闽西妇运的地位和作用作初步探索。
“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20年代初“女星社”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作者: 李瑗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日   邓颖超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思想   女子教育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女星社   向警予  
描述: 2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是那样的黑暗,中国的广大妇女在社会的最底层痛苦地呻吟,挣扎.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由邓颖超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妇运领袖发起组织的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妇女进步团体——女星社宣告成立.它以《女星》和《妇女日报》等刊物为阵地,不仅研究探讨五四时期提出的妇女解放课题,而且为妇女解放发出了新的呐喊——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宣传妇女的自身解放与民族和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从而把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推向了新的阶段.女星社的妇女解放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本
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意义
作者: 李静之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中国妇女运动   社会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主义观点   妇女解放思想   唯物史观   私有制度   李大钊   中国无产阶级  
描述: 李大钊作为五四时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卓越代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妇女问题的时候,他的眼光已不再局限于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也否定了试图通过争取女权以解放妇女的主张,而是鲜明地提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度,而不单纯是男人.因此,妇女要获得解放,只有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帮助一大批知识妇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代替资产阶级人权学说作为分析妇女问题的理论武器,而且为中国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妇
中国共产党妇女参政思想及其发展历程
作者: 陈耀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参政   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  
描述: 中国共产党妇女参政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阶段、形成与实践阶段、丰富与发展阶段。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共产党妇女参政思想体系。党始终认为只有积极投身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妇女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发展和进步;只有依靠和开发妇女这一伟大的人力资源,营造有利于妇女广泛参政、议政的条件和环境,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和妇女组织建设,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今天乃至今后广大妇女参政
抗日战争前后厦门妇运回忆之二 厦门妇女运动领导权的转移:忆“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分会”
作者: 谢怀丹   来源: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员   领导权   国民党   常务理事   中国妇女   妇女运动   厦门市   抗战   分会   转移  
描述: 芦沟桥事件爆发以后,对日抗战开始了。妇女界老前辈何香凝、宋庆龄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市妇女会,在厦门市国民党市党部的指挥下,筹组厦门分会。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八日,厦门妇女会召开了厦门分会的筹备会。到会各界妇女两百余人。主席是妇女会理事杨黎明。推选当时厦门市市长李时霖的妻子李陈萝碧、妇女会常务理事洪素香、理事郑鸿英、王秀文,
< 1 2
Rss订阅